除了精品的打造,贵州省花灯剧院与各大院校以及电视台等机构也有长期的紧密互动,小戏小剧不断,戏曲进校园活动让高校学生与戏曲亲密接触,与电视台合作的四路花灯闹元宵为全省人民的春节增添喜庆。
对于剧目的演出,邵志庆从不掉以轻心。面对目前花灯剧院没有自己剧场的问题,她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所有大型剧目都排出4到5个版本,完整版包含乐队、合唱、舞美、吊杆、音响、灯光,其他版本则根据剧场条件,逐一减少内容,但唯一不变的,是剧情内容和演员的表演水平。
建设院团培育人才
1978年开始学习花灯戏的邵志庆,经历了贵州戏曲广受欢迎的鼎盛时期,也经历过受现代娱乐业冲击的没落期,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扰在她心中的一大问题。
2011年转企改制开始实施,贵州省花灯剧团转变为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公司,邵志庆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和董事长,一肩双挑的压力让她深感责任重大。
虽然精品迭出,但院团一直缺乏自主创作能力。一直请外援支持也不是办法,培养人才,迫在眉睫。
为了支持院团成员提高业务水平,多年来,邵志庆一直与省外高校和优秀院团保持联系,不断将院团成员送到各地学习深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全国能数得出来的知名高校,都曾留下过贵州花灯剧院成员们的足迹。最短半个月,最长三年,由院团全额支付学费、路费和生活费,学习期间工资照常发放,解决了院团成员们的后顾之忧。
“虽然过去招收了大量演员,但都是从舞蹈专业、音乐专业、表演专业等毕业的学生,对于极具贵州地方特色的花灯戏,他们一时还是很难找到感觉,只能从头学起。”为了让新进演员们快速进入角色,邵志庆只能用“填鸭式”的“笨办法”不断教授他们花灯知识,“一次课上6个小时是常态!”邵志庆回忆,她给学生上课常常废寝忘食,叫上四五个学生到她家,最短2小时,最长持续一整天,从形体到唱腔,从舞蹈到音乐,借助视频、文献等各种资料,手把手教授着花灯技艺,总算是培养出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其中,非科班出身的蔡妙禧和胡慧华作为她的徒弟,还入选了文化部“名家传戏”工程项目。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 邵志凯 通讯员 原堃翔 赵江涛 蔡霖伟)近日,武警某部机动第八支队组织千余名官兵进行为期七天六夜,辗转数百公里的实战化野营拉练。 踏上七天六夜的拉练征程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邵志凯 通讯员杨军)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12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40.2万人次,与去年元旦同比增加10.9万人次,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 视频来源:青蜂侠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邵志凯 见习记者张贺 通讯员 王中华 马洪超 张峰)连日来,河北总队第四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在太行深处、塞外草原、渤海之滨、冀中平原交替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