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杜震)“2017钢铁行业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围绕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钢铁烟气污染防治开展深入交流,共同研究推广行业先进适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共同致力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进,促进钢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及转型升级。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陈运法、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等出席会议。
会议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在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领域的一流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工程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家环保部、工信部、河钢集团等政府机构及企业相关人员近300人参加了会议。通过政、产、学、研、用的充分交流和碰撞,推动钢铁行业烟气治理技术创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陈运法在致辞表示,过程工程所的使命,就是以化学化工的跨学科基础来支撑和催生我们国家的冶金产业。随着燃煤电站污染控制成效的显现,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非电行业污染控制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大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和难点之一。过程工程所从2003年开始涉及冶金烟气的污染控制,得到了河钢的大力支持,不仅一些先进技术在河钢得到了大力推广及应用,还共同承担了国家大气治理的重点专项。希望通过研讨会共同来促进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非电产业的发展,通过交流能够有更多的共识,共同来促进我们国家钢铁,包括非钢产业的一些技术的发展和污染控制,共同为我们国家大气污染的改善作出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在致辞中表示,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毋庸置疑。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支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府和企业已在转变钢铁行业发展方式等方面着手开展努力的探索。“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钢铁、走向国际”是目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几个主要特征。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钢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研讨会既有国家对行业的布局,也有行业发展动态,既关注减排技术的交流,也有净化政策标准的专题研讨,相信这次大会的成果可以加速推进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未来终见“碧水蓝天、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河钢方面表示,在治理行业污染的问题上,尤其是在烧结烟气排放控制、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脱硫脱硝等领域,不能仅仅依靠对传统工艺进行整改提升,更需要从源头治理上实现减排,力争在工艺技术上实现重大创新和突破。相比传统的工艺改进,源头治理和技术创新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竞争性,也更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在河钢主持和参与14项国家重点专项中,环保类国家重点专项就有4项,项目将研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成套化技术与装备,建设示范工程,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优于最新排放标准。产业化推广后,将为钢铁行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做出显著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及来自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境保护处处长雷文、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廷钰,分别做了《非电行业烟气排放与治理技术的进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在中国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性》、《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展》的精彩的主旨报告。
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以《河钢集团绿色制造创新实践与展望》为题,从河钢概况、近年来实施的绿色制造技术与实践和下一步绿色发展思路三方面,介绍了河钢率先实现自身绿色转型、以及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和实践。近年来,河钢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环境经营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致力于打造清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钢铁企业。先后投资165亿元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坚决主动“去产能”,在业内率先制定实施绿色制造、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物流和绿色矿山“六位一体”总布局的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核心企业被誉为“世界最清洁钢厂”,被国家工信部树为钢厂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典型;河钢获世界钢协“可持续发展卓越奖”,成为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领跑者,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先发优势。
研讨会设置了源头减排控制技术、烟气/煤气高效除尘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碳减排与钢铁行业烟气净化政策标准5个专题分会场,58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在分会场作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着推进钢铁行业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