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一线成干部“考场”
9 月17 日,河北省新河县东边仙庄村驻村干部刘庆勇(左二)、颜晨虎(左三)在蔬菜大棚内向农民了解蔬菜种植情况 牟宇摄/本刊
近日,在河北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公开曝光了一份省暗访调查组的暗访报告,内容直指多个县脱贫攻坚中的各种“不精准”。
“以往开会听听记记回去落实就行了,没想到这次出了一身‘冷汗’。”一名贫困县干部在会后感慨地说。多位受访干部表示,这样点名道姓公开晒问题让他们倍感压力,回去一定不折不扣抓整改,盯住精准下苦功。
不仅在河北,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河南、湖北等地,脱贫攻坚一线也已经成为干部作风、能力的“考场”,一方面,压实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方面的责任,严肃问责,另一方面,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激励,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交出亮丽“答卷”。
压实责任,严肃问责
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黄柏村村委会的显著位置有一方展示栏,历届村党支部书记的政绩一目了然。有些支书政绩显著,有些支书仅一句话,没有任何政绩。这是栾川县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之一。现任村支书项留山说,公开就是压力,比较就是鞭策,这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压实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担当是河南省抓党建、促脱贫的首要举措。河南省明确省级负总责、市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省合力促攻坚的格局。
省级层面,省委书记、省长履行全省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对脱贫攻坚负具体领导责任,常务副省长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37名省级领导联系38个国家级贫困县,不脱贫不脱钩。
市县层面,明确市县党政正职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点对省辖市、贫困县等党政正职进行年度考评,保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不摘帽不调离。
前不久,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河南省南召县、襄城县、息县党政主要领导被追责,个别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免职。此外,多个市县、厅局的主要负责人也被诫勉谈话或约谈,原因均是脱贫攻坚工作不力。
河南省制定了《市县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今年按照考评办法,对6个省辖市、3个直管县(市)、27个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树立真脱贫、脱真贫的鲜明导向。
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脱贫攻坚中,他们调整了3名抓脱贫攻坚不力的乡镇党政正职,召回了3名工作不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对15名履职不到位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给予免职降职。
湖北省郧西县紧盯扶贫重点资金项目,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优先查办、快查快处,一律实行“一案双查”,坚决用纪律和规矩的戒尺严惩。
县纪委副书记陈建支说,全县今年已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47件,公开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13起,追缴扶贫违纪资金68.31万元。
规矩严了,纪律明了,党员干部的本色回来了,换来的是干群鱼水情。73岁的贫困户王本超说:“县发改委的干部上门说是来扶贫,一开始不太相信,以为是走过场。没想到帮我解决了不少困难,现在竟成了亲戚,有事没事打个电话。”
完善扶贫干部考评机制
如今,郧西县全县286个村,村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全县在职在岗在编干部均结对帮扶贫困户。干部解好扶贫这道题才算“及格”,正成为全县9000多名党员干部的共识。
“脱贫攻坚一线是选干部的‘赛马场’。”郧西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杨致冰介绍,在乡镇换届中,对乡镇班子和干部扶贫工作成效进行专项考察,深入干部联系的532户贫困户,察看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实绩,脱贫成效让群众说了算。去年以来,78名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重点跟踪培养。
河南省在调研中发现,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履行职责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第一书记不在状态,有的是受到第一书记能力、资源限制。省市选派的第一书记通过部门优势或个人协调能够争取到一定的资金项目,县乡选派的第一书记相对缺乏专项工作经费、扶贫资金。
目前,河南省正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对第一书记实行组织部门、选派单位和乡镇党委“三重管理”模式,对工作不胜任、群众反映差的及时召回重派;协调财政按每村每年3万元、2万元、1万元不等的标准为第一书记落实工作经费,为第一书记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023名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采写记者:刘雅鸣 李亚楠 孙杰 王洪峰 范世辉 李伟 刊于2017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