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央企业绩考核第一如何炼成?——航天科技集团的创新经验

2017-09-17 15:51:3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央企业绩考核第一如何炼成?——航天科技集团的创新经验

新华社记者白国龙

近年来,从为国铸剑的战略、战术武器,到遨游星汉的“星、箭、船、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航天科技集团已连续13年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并在2016年中央企业考核排名中位列榜首。

坚持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军民融合促发展等一系列举措,炼成航天科技集团优异业绩。

新动能:从技术创新到体制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面向未来世界科技前沿,航天科技集团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脚步。

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火箭动力、组合动力重复使用运载器两条发展主线论证成果重大,已纳入国防科工局“十三五”规划;商业版固体小型商业火箭、亚轨道飞行器、商业版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也都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研制和探索推进任务中。

在航天器和空间技术研究领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门创建了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对前瞻性、颠覆性重大应用基础和技术进行研究,开展中长期空间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

过去的五年,航天科技集团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超过2.3万件,授权专利1.1万件。

过去的五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0余次发射任务,年发射次数增幅超过22%。

“面对高密度发射,维持原有的流程模式是难以实现的。”航天科技集团战略管理部副部长王占宇说,我们对标国际一流企业,通过对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体系不断创新,优化科研生产链条,将发射场周期缩短3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40%,使发射成功率达95.6%。“技术归零”“管理归零”的管理方法,已成为国际航天同行可共享的标准。

新思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区域融合

过去的五年,为推进军民融合,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出台了产业投资、成果转化、人员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支持军民融合发展。

在“军民融合”政策的牵引下,由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制的“彩虹”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成为高端装备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款军民两用的利器。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与西安市合作,开发出航天热解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可帮人们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也成为深化航天军民融合的一大方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史平彦说,利用太空环境对菌种、微生物进行诱变,五院开发出了一系列生物保健品,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曾经家喻户晓的中国乐凯,在重组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后加速转型升级,在绿色印刷材料、光学薄膜、数字医疗材料等军用、民用领域与国际大公司同台竞争。

王占宇表示,过去的五年,航天科技集团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建成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成都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同时,在空间科学、卫星技术、卫星应用等领域拓展海外合作,产品、服务已覆盖31个国家和地区。

新空间:从商业航天到产融结合

过去的五年,从研制几吨重的中型和大型卫星,到公斤级至几十公斤级的铍纳和微纳卫星,航天科技集团加快完善商业化运营服务模式,为各类用户提供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等产品服务。

作为境内唯一的通信卫星运营商,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卫通公司目前可提供321套电视节目、316套广播节目服务。未来,高通量宽带卫星信息系统也将投入商业运营,有望解决飞机、高铁、轮船等移动体的宽带互联网接入问题,使我国进入卫星互联网的应用时代。

在商业遥感卫星领域,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四维公司已成功发射2颗0.5m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后续将逐步建成全球化的商业高精度对地观测系统。

为加快推动产融结合,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通过控股的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一系列基金,其中,集团公司牵头设立的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300亿元。

今年5月,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多家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基金规模达1500亿元,基金重点投向航天、核能、船舶、高铁等军民融合产业领域。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已累计对外融资超过200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近400亿元,孵化出康拓红外等一批优秀的高科技产业公司,有力支撑了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

王占宇说,未来,航天科技集团还将继续发挥了产业资本在产业发展领域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航天科技中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