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一榫一卯”传承工匠精神,这个金牌教练带领学生走向世界技能舞台

2017-09-14 18:01:4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从接触木工,到参加比赛,从中体会乐趣,也树立了自信。木工与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更多学生在传承木工工艺中获得成就感。

一名有着30多年经验的传统老木匠,在他手里雕刻出来的工件与工艺品成千上万件,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建筑实训中心金牌指导教练、高级木工沈雪云从教28年,在一榫一卯中的精雕细琢中,不仅擅长制作“中国鲁班智慧工件”,还承担学生创意木工社团。由他培养的成百上千学生中,有的在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摘得金牌。

金牌教练带出金牌选手

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建筑实训中心,也是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处处是一片紧张的备赛气氛。墙上明显之处,贴着“赴阿布扎比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的提示。

世界技能国际大赛上,往往要求选手分4天、在总计22小时内完成2件竞赛作品。如何既快又好?这本是一对矛盾。沈雪云说,无论比赛出什么新题,做什么新木工活,直榫、暗榫、明榫、燕尾榫……万变不离其宗,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这些连接点,确保平整度和精细度。这离不开参赛选手反复动手练习。好在国内比赛中,一般要求学生在10小时内完成作品;到了国际赛场,多了1小时的时间,现场发挥就能游刃有余。

在他看来,做好木工,关键是熟能生巧。特别是木料与木料之间拼接的缝隙越小越好,因为比赛中缝隙要求不得超过0.15毫米。平时训练过程中,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每次练习都要有进步,活要越做越好。

2016年5月,沈雪云作为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第44届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上海赛区选拔赛。“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挑战,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更没有可借鉴的方法,只能凭借个人能力,一步步去摸索。”副校长项国平说。从全国选拔赛开始,入围赛、五选二选拔赛、二选一选拔赛……当年8月,沈雪云带领的学生突破重重困难进入全国赛选拔赛,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全国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随后进入精细木工项目中国集训队集训,开始了为期10多个月艰苦的走训跟训,最终他带领的学生张嘉豪获得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同时作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备赛选手,下月将赴阿布扎比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而沈雪云本人在“2016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中,获得“金牌指导教练”和“优秀集训教练”称号。

体验乐趣,树立自信

新学期,创意木工社团又开始报名了。短短一周,“能工巧匠”的创意和技艺吸引了40多位学生。学校自2011年开设创意木工社团,在上海职校中属于最早开办,深受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市政工程专业学生的喜爱。

除了对小木凳、小窗扇、斗拱等简单木工作品充满制作兴趣,学校实训中心金牌教练亲手制作的三件“镇馆之宝”,也吸引了很多学生想来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技能。带有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华庭雅居,按照原型缩小25倍的方塔,模仿七宝老街制作的传统建筑牌楼“松江老街”,这三件大型木制工艺品从实地考察、绘图到制作,沈雪云花费了大量时间,少则8个多月,多则1年以上。

做好木工,沈雪云要求学生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静心。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制作过程,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只有刻苦训练,锤炼技能,才能做出好作品。从创意木工社团考核,到集训队员选拔和训练,沈雪云对学生制作的每一环节都要求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强,做工速度快,成品精细,参赛过程中还可能搬运大件作品,对学生体能也是一项考验。在名师的严格要求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陆梁宏是学校中高职贯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也是精细木工项目中国集训队集训队成员。2016年,他被评为了全国最美中职生。今年,他已作为学校首批中高职贯通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

“从接触木工,到参加比赛,从中体会乐趣,也树立了自信。木工与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更多学生在传承木工工艺中获得成就感。”沈雪云说。

传承工艺培养大国工匠

沈雪云热爱木工职业,喜欢做木工活。凿子、刨刀、直角尺、锯、切割机、铣刀……这些是他每天都要拿起来用的工具。选料、下料、计算划线、凿、锤、锯、切割、拼装、打磨……这些动作是他每天的规定动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从不厌烦。

他不仅擅长传统的手工制造,更没有停止对木工的钻研与学习。这些年,他通过努力,获得了高级木工职业资格。他利用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与现代木工工具与机械合作中,学会了运用现代化的木工机械,灵活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与手法,创造并制造了行走的小刺猬、摇晃的小木马、鲁班锁、木钟木表等代表中国鲁班智慧的工件。“我也需要不断练习,才能跟上发展。”这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传统老木匠,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利用两者优势更加高效地完成作品。

一件件蕴含东方元素的精美木制品,不仅细腻,对做工要求也极高,毫米之差可能就会导致成品组装失败。不少外国友人看了东方窗扇等作品,对工艺赞叹不已。这位有着浓厚“木工情结”的能工巧匠,希望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带领更多学生走向世界技能舞台,成为大国工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