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13日电 题:颠覆传统 创新引领——中国物联网如何迎接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
利用任意对象通信(v2x)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读懂红灯、绕开行人,实现随走随停。这一场景,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区已成现实。
以v2x技术为代表的车联网,只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方面。未来,包括交通拥堵等社会“痛点”将不再束手无策,物联网正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拥有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的中国,将如何迎接物联网新时代?
让物“说话”,物联网应用带来颠覆性变革
从“无人零售”到“无人驾驶”,从“智能服装”到“机器人主播”……9月10日至13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210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各种新生事物扎堆,新概念层出不穷。
“颠覆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与会专家介绍,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物联网则是通过传感装置,将物理世界转换成数字世界,进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相联。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物联网将带来颠覆性变革。
能不能不去医院就把病看了?69岁的无锡市民方兰珍在尝试。最近她感觉身体不适,自己在家测了血压、血糖,数据实时上传,没多久家庭医生就打电话来告诉她该吃什么药。
即使上医院会怎样?依托物联网支撑的新流程,挂号、化验在急救车上就能做完,车到医院时,医生已经通过实时传回的信息确定了治疗方案。
“人满为患的景象以后恐怕看不到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赵阳说,物联网正渗入手术、护理、药品、家庭医生等环节,看病难等问题将被有效化解。
让物“说话”,省了人跑腿奔波,物联网应用的要义在此。与会人士认为,物联网或将对现实生活带来巨大的颠覆,对出行堵、监管难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副作用”“城市病”,未来或许都不是问题。
在太湖东岸,一张由23个空气站、79个水站、18个浮标站、4个噪声自动站和170个摄像头组成的传感网,严密监控着区域内的348个污染源、650个放射源和3163家固废单位。哪里有偷排,哪里水质超标,后台一目了然,环境执法部门随时行动。
试想,一张张这样的“天罗地网”在大城市、重要湖泊河流布下,环境治理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将成为可能。
“智慧环保”“智慧制造”“智慧出行”……正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曾预言:“但凡有人能想到的事,必会有人将其变为现实。”物联网正将许多科幻电影中描述的“未来场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 创新驱动变革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工信部副部长罗文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2016年超过9500亿元。
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感知中国”时,美国的物联网概念已提了10年。8年过去,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分支,我国的窄带物联网已大规模商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个月前,江苏省首个统一开放的物联网公有云平台OneNET在无锡上线发布;4个月前,无锡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窄带物联网的全域覆盖;8月底,无锡市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首次超过手机用户数量……
这些发生在无锡的物联网“大事件”,显示出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市场在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物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包括窄带在内的物联网技术,正对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产生变革性影响。
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最近建成了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徐工售出的40多万台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远程操控。接到工程任务,调度人员一键命令距离最近的机械前往作业。日常维护,管理者也能随时提醒使用者,哪些工程机械需要维护保养。
有了基于大数据和信息交互的物联网,一大批生产者从单纯的产品提供者变为集销售、运行、保养为一体的工业服务提供商。传统制造业沉睡的“原力”,正靠物联网技术变革“唤醒”。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发展格局,无锡、杭州、重庆、北京已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地。中国移动、华为、百度、腾讯等一批大企业开始跟进和布局物联网。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在物联网领域已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窄带物联网引领世界发展,在国际话语中的主导权不断提高。”罗文说。
未来不止畅想,我国物联网如何从跟跑到领跑?
近年来,全球物联网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会物联网博览会嘉宾认为,物联网发展正处于爆发前夜。
罗文指出,全球每天约有550万台设备加入物联网,美国咨询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台,其中160亿台与物联网有关。
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历程中,每一次连接方式的改变,都会催生出一批巨无霸型的企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是我国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加大扶持力度,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是很有可能的。
13亿人口及其带来的巨大应用市场,正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后发优势所在。
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物联网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仍有短板,软件仍是弱项;人才积累不足;标准体系仍有待制定和完善。
“未来将通过完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物联网规划运用等,加快我国物联网发展。”罗文说。
创新的核心力量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推动物联网发展,首先要为相关领域的人才搭建好平台,给他们好的政策、好的环境。
物联网使用成本还应降低。企业家们坦陈,降低传输渠道的资费,提升各类云平台的可靠性,企业才能更便捷地进入物联网。
“万物互联,还意味着万物控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等表示,随着物联网建立现实与虚拟的映射,“程序控制世界”大幕开启,要领跑世界必须时刻准备接受挑战。(记者朱国亮、杨绍功、张辛欣、王珏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