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本日渐攀升
制作一台音乐节的成本包括场地租金、舞美设计费、艺人的演出费用以及安保费用等。
其中,艺人的演出费用占据了制作成本的绝大部分。行业评论人王毅指出,能够邀请参演的艺人重量,往往意味着音乐节的质量。如果邀请一些不知名的乐队或歌手,吸引不到足够多的观众,票房无法保证,也不利于后期打响品牌、扩大规模。
而一些知名的艺人则随着近年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和音乐节数量的暴增,身价大涨,从而导致制作成本大幅度上涨。
“黄牛”猖獗
据悉,国内许多音乐节都面临着被“黄牛”截胡的问题。2012年成都大爱音乐节的门票定价为298元/天,4天通票为800元。相对较高的票价,使很多人纷纷选择了100元3张的黄牛票。
甚至连迷笛音乐节这样的大品牌也深受其扰,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单蔚表示,“在历年的音乐节巡演过程中,不仅‘笛迷’、商户、志愿者跟随我们,就连‘黄牛’也跟着我们”。
这三方面的原因使音乐节的持续发展受到阻碍,但是每年跟风举办音乐节的现象却愈演愈烈,是什么原因让主办方选择“飞蛾扑火”?
盈利并不是所有音乐节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户外音乐节主要有音乐与城市品牌联动、音乐与产品联动、专业化连锁三种模式。
音乐节的三种模式
音乐与城市品牌联动类型的音乐节通常由地方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支持下的景区承办。
热闹的音乐节能够吸引大量人群,带动当地旅游、住宿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和景区知名度。如张北草原音乐节、山东即墨的古城音乐节等。
水木年华在2016年的古城音乐节上演唱
音乐与产品联动模式主要由企业主办以销售推广企业的产品。今年3月14日,京东为了促销其娱乐影音产品在后海举办了一场音乐节。
好妹妹乐队在京东音乐节上演唱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