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源于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感人至深的平山民谣,反映的正是西柏坡时期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信赖与支持。进京后不久,曾有人问毛泽东:共产党能胜利是肯定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胜利得会这样快,你们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妙计!这也正是“进京赶考”前共产党人“决不当李自成”执政自信的根基所在。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源于对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全会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此外,全会还着重对全国执政后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七届二中全会所作的“顶层设计”,为中国共产党的全国执政从政治、思想、理论和政策上都做了充分准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当李自成”执政自信的底气所在。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源于对党自身的信心。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其中,一个“这样的党”显然是核心要素。正是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党”,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京赶考”之际才可以豪迈地宣称: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相信,在新的“赶考”征程中,只要我们不忘使命,保持警醒,秉承自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中,继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