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武汉11.6万套农房长期空置 官方鼓励市民下乡

2017-04-08 12:41:43    政府网站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11.6万套农房长期空置 武汉“黄金20条”鼓励市民下乡

官网截图

官网截图

  武汉市江夏小朱湾,依山傍水、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国学教授办书院、退休干部开农家乐、退休教授办民宿……告别都市繁花喧闹,置身天地自然间,这里成了市民下乡创业,周末节假日呼吸清新、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4月7日,武汉市在小朱湾举行现场会,以其为典型示范,启动“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现场会公布了鼓励市民下乡的20项措施,被称为“黄金20条”。

  11.6万套农房长期空置

  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底,武汉市6个新城区、72个街(乡镇)、1902个行政村、16948个村民小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98.2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8.7%。初步统计,农村房屋共有73万套,其中长期空置农房约11.6万套,占农房总数的15.8%。

  形成农房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人口市民化,二是农民长年外出务工经商,三是农村人口自然减少,四是管理不到位,五是流转不畅。

  空置农房农户有出租(合作)意愿的,占被调查有空闲农房农户总数的78.2%。

  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称,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盘活农民闲置资产,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鼓励4种人下乡

  “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重点鼓励4种人下乡。

  一是能人回乡。鼓励热爱家乡、有经济实力的乡村贤达、社会名人等,返回家乡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业,反哺家乡建设。

  二是企业家下乡。有理想、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运用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知识分子下乡。有一定职业技能的知识人才,利用农村空闲农房等资源,运用思维创新、谋略创新、行为创新,发展农村创意经济,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四是城镇居民下乡。有一定经济实力、追求田园生活情趣的城镇居民,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土地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养生养老等产业,实现“劳动变运动、居住变休闲”。

  最高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市民通过租赁、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创业创新,开办农家乐、养老机构,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

  武汉市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如对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迁村腾地,实行村庄集并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予奖补。对利用空闲农房建设美丽乡村满足条件的,给予8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对组建乡村休闲游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符合条件的最高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开办农家乐协议期3年以上,达到标准的经营户,按农村居民农家乐同等待遇奖补;鼓励兴办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兴建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达到标准的一次性补贴2万元。

  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利用空闲农房开展技术指导和创业服务。对租赁空闲农房创业创新的,享受农业科技示范户待遇,按国家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鼓励利用空闲农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设农村生产、生活资料服务网点。

  还鼓励市民下乡租赁空闲农房,开办民间博物馆,打造“博物馆小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农村实体书屋,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李先宏、殷旭、王璐)

关键词:政府资源农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