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光明日报评“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造就新境界(2)

2017-02-26 04:51:2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北京市2016年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增到减的拐点。

重构:1+1+1>3,形成新增长极

2016年,北京新设市场主体出现了“三升三降”: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数据表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是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北京土地、人口、能源、水资源等约束越来越强,要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通过疏解,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腾笼换鸟”。

“北京不是在甩包袱,没有把所谓的低端企业丢给河北、天津。”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王海臣告诉记者,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不以大小、高低为标准。三地之间定位不同,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做更大空间上的布局。

在疏解过程中,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输出。2016年,北京向津冀的技术输出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38.7%。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绝不是向天津、河北疏解北京压力,而是更好地谋划三地产业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还要使三地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目的是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打造一个典范和模式,这必然涉及重构的问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说。

三年来,三省市经济合作日益紧密,2014至2016年,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11041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市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6.7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5.6%和44%。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市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加快“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万亿元,增速6.7%,其中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3%;天津市着力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中关村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创新引领转型发展,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万亿元,增速9.0%,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河北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健身增效”,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18万亿元,增速6.8%,钢铁、水泥、玻璃产能压减三年累计分别为3677万吨、4829万吨和5185.5万重量箱。

三年来,三省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动力不断增强,正加快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三省市发展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获得:三地公共服务同步提升

芒果交易大厅、香蕉交易大厅、干果交易大厅、蔬菜交易大棚、中央冷库……挂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车牌的上百辆货车一字排开。2月6日,记者在河北省高碑店的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内看到一派热闹景象。

高碑店,地处北京市界南约30公里,“我们这里直接疏解在京商户4000多户,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人,每天减少‘三北’地区进京车辆2000余辆……”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米亚林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实现日均交易额1.15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岗位1.9万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