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客家人喜爱的颜色,图为台南乡村小店贩卖的客家花布饰品。
原标题:“绿化”让台民众哭笑不得(看台湾)
本报记者陈晓星摄
“绿色的还可以称为红包吗?”“不是红包,应该叫菜包……”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台湾“移民署”特别推出绿色“红包”向民众发放。但对于这样的“好意”,台湾民众并不买账,认为有关部门“政治挂帅”,为了讨好执政者,连喜庆的红色都不要了。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一起“绿化”的还有客家丁粄(粄,客家人喜爱的一种米糕,有多种烹饪方法),这服从政治需求、违背传统习俗的事件同样引来岛内网友的批评。民进党上台以来,许多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尽管都安有各式各样的名头,但本质上却没有逃离“去中国化”的目的。
“绿包”“绿粄”牵强附会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大家往往会派送红包,让周围的人沾沾喜气。而今年春节台湾“移民署”新竹市服务站就向民众派送了绿色“红包”,让人感到惊讶。
新竹市服务站主任杨荣原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深受华人世界影响,也会过春节甚至包红包讨吉利,不过是绿色的红包,为了让站内员工、志工以及来访民众有不一样的异域文化民情,才分送绿包。据负责制作绿色红包的印尼新住民黄文静称,绿色也是“财”的象征,所以收到绿色红包,就代表财源滚滚来。
无独有偶,对于台湾的客家族群来说,他们在庆典、添丁、祈福、还愿时都用红色的丁粄表达喜庆之意。但是,在2017台中东势新丁粄节宣传记者会上,台中市政府竟然将庆贺子女新生喜悦的红色新丁粄,变调成“绿粄”,此举让许多客家乡亲无法接受。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和愤怒,台中市客委会主委刘宏基解释,文化活动不分颜色,绿丁粄是为了记者会宣传所做的创意新丁粄。这解释让客家人听了更生气。因为根据客家人的习俗,扫墓时才用绿色的艾草粄上坟,在他们看来,“红粄”变“绿粄”,简直就像是满月送“钟”一样无礼。
台民众批“政治挂帅”
“民进党当家,连红包都要改绿色。”“绿色的还可以称为红包吗?”……对于红包变绿的行为,台湾民众有的质疑,有的批评,对此皆没有好感。联合新闻网评论表示,这样的事情不难令人与政治联想在一起,当前绿色执政,要跟上脚步,见风使舵!难道“颜色对了,什么就都对了?”
针对印尼和马来西亚以绿色红包表示滚滚财源的说法,台湾民众表示,大家在台湾就应该以台湾的习俗为主,过年用绿色红包是要让大家脸色发青吗?“如果这么说,下次是不是要学一下日本和越南包个白包(白包在台湾一般为丧礼中使用),这也是异国风情啊!”
而对于绿粄的出现,台湾气象专家李富城在脸书上痛批,连一个民俗的节日都要用颜色来分,让喜庆变成了忌日。台中市议员苏庆云指出,台中市府客家委员会乱搞创意,艾草做的绿粄是清明祭祖用,和庆贺子女新生喜悦、分送亲友的红粄截然不同。
网络上,众多客家乡亲痛骂新丁粄变绿粄一事,“应该是在传统意义上去发挥,而不是改变传统吧?”“红的不用,用绿色好像刚出生的是绿龟。”“新丁粄用红色有添丁纳福的意义是喜气,绿色艾草粄是清明扫墓用!请问一下现在是元宵节还是清明节啊?”
“去中国化”动作频频
事实上,除了春节期间的绿包和绿粄,自蔡英文团队执政以来,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小动作频频。尽管这些都被以各种由头来解释,但其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
在去年蔡英文的就职典礼上,原先的礼宾人员不再穿着“旗袍”,以白色上衣搭配灰色及膝裙子来代替,尽管民进党解释称这次服装的设计主要以工作方便性做考虑,因为旗袍比较雍容贵气,穿着很难工作,但台湾民众感觉这种做法让重大活动少了文化特色。
而在今年1月,民进党“立委”高志鹏脸书发文要搞“新”台币设计运动,因为钞票上印有孙中山、蒋介石,他称这是个人崇拜,要民众一起动脑改造“新台币”。前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罗智强提醒“饮水莫忘掘井人”;脑洞大开的台湾网友争相设计出多款让民进党永远“看不腻”的“新”台币,比如“贪扁一家”、蔡英文、陈菊全部出现。有网友还向高志鹏喊话:“请你自己印出来,好好自爽一下!你应该有打印机吧?”
此外,裁撤蒙藏委员会、蔡英文出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这些动作都让民众感受到“去中国化”行为正潜移默化地进行。而蔡英文将“自自由由”错写成“自自冉冉”、“点亮台湾”四字错了仨,让民众嘲笑其是否具备基本的中华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