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致霾,人人有份;治霾,人人有责(1)

2017-02-25 05:05:3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江西新余渝水区电工厂社区,居民们在用废电池换鲜花绿植。人民视觉

安徽淮南,一位市民在骑公共自行车。人民视觉

蓝天白云之下,北京格外美丽。人民视觉

原标题:致霾,或多或少人人有份;治霾,或大或小人人有责

大家行动起来才能降伏雾霾(绿色焦点)

本报记者 刘毅 孙秀艳 寇江泽 赵贝佳

《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25日09 版)

编者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在百姓“幸福指数”中的分量不断加重,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现阶段,不少地区重污染天气频袭,雾霾依旧是百姓的心肺之患。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重污染天气、让公众能够畅快呼吸,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防治污染,既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也需要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既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履职尽责,也需要每一个人切实行动起来。

如何看待公民的环境责任,公民在防治污染过程中能够做些什么?本期生态周刊以两个版的篇幅,推出一组报道,请大家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看看行动起来的公民怎么做。为了畅快呼吸,为了蓝天常在,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

去年底到今年初的那场大范围严重雾霾,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人们至今心有余悸。

如何尽早消除人民群众的“雾霾焦虑”“心肺之患”?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他们认为,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铁腕治霾,提升“气质”;另一方面,广大公众也应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更加注意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生活管理的“精细化、绿色化”,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衣食住行都和霾的产生有关

在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

污染物排放量太大,是导致大气污染的“元凶”。

“霾90%来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只有约10%的霾来自自然排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1月17日18日,环境保护部召开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及趋势分析学术研讨会。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5名院士和总体专家组25名专家,分析研讨后认为:目前,工业排放是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第一大排放源;与此同时,“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来源,交通领域排放的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每个人早上睁眼就面临四件事:衣食住行,这都会产生污染物排放,都和治霾有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健康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杜少中对记者说,“拿衣服来说,看似与治霾没有关系,其实是有直接联系的。物质生产离不开能源消耗,生产过程中也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们小时候一年只能添一件新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时的普遍状况,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杜少中认为:“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13亿,就是一个很大的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以说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