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慢性病高峰等因素,使得未来我国医疗总费用攀升的势头在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全国诊疗总人次已经从2008年的49.01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76.99亿人次,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05%。
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着“地区”、“结构”、“上下”三重结构性失衡矛盾,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分级诊疗推进任重道远。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依然突出,“超级医院”对基层的虹吸效应仍难完全遏制。
此外,虽然已经开展取消药品加成等公立医院改革,但是补偿机制改革等配套措施未完全跟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调整利益强化责任
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医改的方向和主要措施,期待在以下四方面落地深化、破阻前行。
首先,持续提升各省市对医改的持续重视和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总结试点城市成功规律,提振改革士气。在医改投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增量调整,更多地投向健康预防、人力培养等方面,更好地落实对公立医院开展医药分开等改革的财政保障。
其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快医保、药品、财税等配合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王虎峰教授表示,医改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所有政策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医保、财政、价格等正向激励的配套政策。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等人士表示,我国基本医保覆盖面已经超过95%, 要在广覆盖的基础上提升保障层次和力度,更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同时,科学定价、加强监管,建立有效机制保护“廉价救命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三,坚持夯实基层不动摇,经费、人才等向基层倾斜,切实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下一步医改中,需将社区卫生服务置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位置,推动建立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等机制。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夯实基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让百姓增进信赖、自愿选择,激发医务人员特别是家庭医生积极性;又要引导大型、中型医疗机构回归合理的定位,打破利益分割,通过医联体等形式加强不同级别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第四,进一步调整利益格局,完善多元补偿机制,建立科学的人事薪酬考核系列制度,优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制,既切断趋利动力,又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瑾表示,政府主管部门既要切实承担办医主体责任,更要同步下放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提高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