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巡视“回马枪” 中央为何选这位“新人”?(2)

2016-11-13 16:58:4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有人说他不仅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财务专家,也是一位口才很好的谈判高手”。

那么被央视评价为财务专家和谈判高手的傅自应,参与了哪些国际商务谈判呢?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仅在2005年一年内,傅自应就参与了两场重要谈判,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和中美纺织品谈判。

当年,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爆发,不过,争端最终通过谈判成功化解。对于这场十个小时的谈判,人民日报曾发文评价说“峰回路转的10小时”,中华工商时报也报道说,“成果的获得,中欧双方的谈判代表们应该获得嘉奖”。中方代表就包括时任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和部长助理傅自应。

中美纺织品谈判则一波三折,历时五个月、历经七轮谈判,才达成协议。据报道,在第五轮谈判开始前,“面对美国的‘毒手’,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言辞严厉地说,中方不会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2003年至2011年先后担任商务部部长助理、商务部副部长期间,傅自应多次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亮相。当年,“政事儿”从这个发布平台上,感受到傅自应作为财务专家与谈判高手的锋芒。

巡视“回马枪” 中央为何选这位“新人”?3

外表看来,傅自应更像一个在高校从教的学者,斯文平和。不过,回应问题时,他都是直指问题要害,简洁而有力。

以2011年4月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发布会为例,傅自应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回应了“援助非洲是不是为了获取资源”、“西方对中国的援助会不会被贪腐分子窃取”、“菜价伤农”等多个尖锐提问。

当时,有记者提问说:经常在西方的报刊上看到关于中国对非洲援助的一些误解,中国对非援助能真正获得什么?

“我知道,你的问题后面有一个简单的词没有说出来,中国是不是为了资源?”傅自应当即回应,“我帮你分析一下,就是石油,非洲出口到中国来的石油完全是以国际贸易方式做的,不到30%,70%多的石油到哪里去了,你们为什么不关心?比如说几内亚的铁矿,我刚从那里回来,最大的矿权所有人是谁?不是中国人,而是曾殖民过非洲的西方国家。马里现在是不是还没有什么资源,我刚从那里回来,中国人帮助他援建大桥、修路,是为了资源吗?”

他强调,“我以为,一些国家在媒体上、在互联网上相互传抄‘中国(对非)的援助就是为了资源’,一派胡言!”

这次发布会后半年,傅自应于2011年11月调任江苏省副省长。到地方任职后,傅自应负责的工作仍与老本行经贸有关,分管商务、外事、港澳事务、旅游、侨务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逆水行舟”,面临下行压力。外贸大省江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据《人民日报》报道,压力之下江苏创新外贸发展新路径,时任江苏副省长时傅自应提出:

“江苏外资、外贸、开发区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规模与质量还不相称,必须找到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稳’的基础上,加大‘调’的力度,加快‘转’的步伐,加速‘质’的提升”。

“政事儿”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校对:陆爱英

首页上页12  2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