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扔下饭碗冲到车间,眼巴巴地盼着值班员吃饭回来,然后就一头扎到机床前,对着图纸和废件开始研究。经过一番研究和摸索,他设计出了专用工装,改进了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并摸索出了一套专用的刀具修磨技术,最后将这三者“联动”配合,终于完成了凹凸球尺寸和精度的双重“苛刻”要求,经测量,他加工的成品精度甚至高于设计精度30%!
对于“较劲”这个“毛病”,他无奈地表示:“没办法,不把产品这些事捋顺了我就浑身不自在。大半辈子都这样,改不了了。”
“干活一定要会‘取巧’”
“干活一定要会‘取巧’,”这是王保森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取巧”并不是偷懒,因为只有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真正思考了、钻研了,才能具有“取巧”的本事。
工装是王保森最常用的“取巧”方法。(注: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王保森的工具里整齐的摆着各种他自己设计制作的工装,别小看这些“铁疙瘩”,内行人都知道,好的工装绝对是能够使加工工作化繁为简的“取巧”“神器”。
“如果一个高难度的东西能够通过我的方法降低难度,不论是初级工还是技师,只要用我的工装和加工方法就能顺利完成工作,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王保森说。
2014年,他设计的工装获得了两项专利,这让他做工装的劲头更足了。
写论文是王保森“取巧”的另一“法宝”:“我们干的活儿,研制导弹、试制导弹的比较多,有时候好不容易摸出的窍门,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有同样的任务,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一定要趁着‘热乎劲儿’记下来,教徒弟也能用得上呢!”
有一年,他从事的套类、筒类零件加工特别多。他发现这类特殊形状零件加工中需要以孔定位,其繁琐冗长装卡过程大大制约了工作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他将自己加工这类零件的经验总结出来,写出了《双向快速定位芯轴》一文。现在,这篇论文是该厂这类产品的加工“宝典”,初级工研读后,就能很快掌握装卡、操作的诀窍,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提升。
此外,《多刀位刀体》一文解决了复杂工件一次装卡,完成多种切削的过程。《橡胶密封圈加工方法改进》通过分析软性材料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与回弹机理,设计精巧工装,克服厚橡胶类材料加工中弹性变形问题,实现了橡胶材料的车削加工。
这些东西他从不藏着掖着,有人遇到了相关问题他还会“不谦虚”的主动推荐自己的论文。
现在,他的工装和论文成了以他命名的大师工作室的两套教材,惠及了全集团的一线工人。
严师与“大龄暖男”。
“教徒弟就像放风筝一样”
王保森带徒弟是出了名的严厉。“我们做得不对或是态度上松懈时,师傅真跟我们嚷嚷,”他的大弟子刘朝辉如是说。
对此,王保森是这样理解的:“孩子们既然选择吃这碗饭,就是奔着学真手艺来的。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必须得像管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管好了。”
“当我的徒弟不容易,普车、数控都得精通,只要是咱们组的设备,随便哪台,上手就得来!”这是王保森对自己徒弟最基本的要求。
“新时代年轻人的选择很多,所以我不会强求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是师徒双方相辅相成的共同成长,我只想尽己之力,为真正想学手艺的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机会和平台。”王保森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699厂里出了名的“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