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苏州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危房重建项目发证(2)

苏州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危房重建项目发证

2022年7月,西墩新村21幢被认定为D级危房,房屋的安全隐患早已不是小修小补可以解决的了。张家港市后塍街道后塍中心社区党委副书记须征宇说,如果按照传统的“危房解危”模式,这里的居民要么异地安置,要么货币补偿。但居民们一方面经济条件有限,另一方面,有“故土难离”的情结。数十次的入户沟通后,8户居民终于达成一致,同意共同出资实施原地恢复性重建。

居民自筹资金建房,怎么立项?怎么筹款?一个个难题迎面而来。张家港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明确了项目立项、土地确权、产权登记等审批路径。尤其立项方面,重建项目以“后塍中心社区作为立项主体+全体产权人备注”的形式进行立项,首次突破自然人、多产权人无法联合立项问题。在更为敏感的“钱”的问题上,街道与社区作为项目统筹主体,与居民商议分两批次缴纳,施工前缴纳50%到街道公共账户,建成后再缴纳50%。须征宇介绍,通过“业主自筹、政府配套补助、费用减免”的资金分摊方式,居民平均花费18万元左右,就在原址上重建了新房子。

苏州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危房重建项目发证

2022年8月30日,西墩新村21幢居民全部搬离了危房。创新政策、达成共识、明确出价等难啃的“硬骨头”一一啃下来后,次年10月,重建正式启动。2024年5月,建筑主体完工。4个月后,整个工程完工,进入产权证办理阶段。除了焕然一新的家,后塍街道还配套了强弱电下地、雨污分流、天然气入户等基础设施,铺设了沥青路。

在苏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徐进亮看来,在“危房解危”中,居民从“诉求提出方”变为“深度参与方”。这种“居民主导+政府兜底”的模式,为各地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提供了创新样本。(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