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变化的“双十一”,看经济新活力(2)

这一进步,既能优化网友的消费体验,还破除了网络经济中的“深沟高垒”,

使得各种数据、资源更加自由流动,加速网络经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得竞争更为充分,活力进一步增强,有那么点“三通一平”的意思。

积极信号正在增多

“双十一”的变迁背后,其实反映了全社会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深刻变化。广大消费者已经逐渐走出对价低量大的迷恋,而更注重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之相适应,商家的盈利模式也从走量向提质增效过渡,这本质上是消费理念和商业形态升级的表现。“双十一”不一样了,深层原因是发展方式正在潜移默化改变。

拿这些年最火热的文旅行业举例,各地文旅部门因应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看上去是在“内卷”,其实带动了行业竞争力的整体升维,消费者得到了更好的体验,自然愿意买单。

各大电商平台回应消费者需求,适时淘汰过去被诟病的促销模式,真正让利消费者,这是做长久生意的思路。这一切变化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经济环境、消费服务整体进步的表现,也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源泉之一。

“双十一”的种种新举措,是中国经济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变革,激发活力的缩影。近期,中国经济中的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就在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