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投资13亿建设超10年 超级项目如何成了"僵尸园区"(3)

唤醒“沉睡”土地

仍需机制创新

记者在一份《滨海新区一本账闲置土地及超期开竣工项目明细》中发现,截至2023年9月,除了夏翔项目外,整个天津市滨海新区逾期竣工导致土地长期低效利用,闲置的工矿仓储用地达到了130宗,面积达到1100公顷,其中闲置5年以上的用地超过30宗。有的地块占地面积达到40.4公顷,逾期已超过10年,逾期原因为政府原因。

相关专家表示,闲置工业用地回收存在两难,一个是认定难,一个是收回难。“认定难”就是认定造成闲置的原因是政府还是企业,由政府造成的又是由哪个部门造成的;“收回难”则是具体由哪个部门来执行。

投资13亿建设超10年 超级项目如何成了"僵尸园区"

在2012年发布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闲置土地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闲置土地,可依法依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各地在具体执行中对是否是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不一;土地一旦涉诉就难以收回甚至长期搁置;多头管理与多方维权导致事件错综复杂,难以推进。

投资13亿建设超10年 超级项目如何成了"僵尸园区"

记者在天津市2023年上半年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表中看到,滨海新区2023年任务基数31宗,面积395.46公顷;2023年上半年处置量7宗,面积30.34公顷,完成处置比例仅为7.67%,处置情况处于天津全市排名倒数第一。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该“闲置土地处置表”中的数据,仅为已统计在册数据,实际还有大量历史遗留数据尚未完成统计。

投资13亿建设超10年 超级项目如何成了"僵尸园区"

专家介绍,根据自然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4月,我国31个省(区、市)认定的低效用地有862.2万亩,包括大量的工业用地,还不包括批而未供、批而未用的一些土地。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