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里,雷霆万钧的“扫黑风暴”席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成为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专项斗争收官不等于扫黑除恶收手。
2021年5月,扫黑除恶从专项斗争转向常态化打击,这是因为新环境下,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组织形态、方式手段呈现新变化、新特征,有的黑恶势力隐身蛰伏、变异升级,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普遍希望专项斗争结束后持续打击黑恶犯罪,防止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愿望,明确提出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随后,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召开会议,部署高质量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全国扫黑办先后多次召开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会,持续推进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教育、医疗、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整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全社会持续释放了“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常态化”不是“平常化”“一般化”。
三
2021年2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教育整顿正式启动。一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迅速展开。
该行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目的是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黑恶势力怎么就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我看背后就存在执法者听之任之不作为的情况,一些地方执法部门甚至同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充当‘保护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扫黑除恶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同时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拨乱,必须清源,长治,方能久安,顽疾不除,政令不通,以前的工作,都会付诸东流。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明确聚焦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突出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自下而上,分两批次:首批为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及省属监狱、戒毒所,于2月底至6月底开展整顿;第二批为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单位和省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于8月中旬到10月底开展整顿。
个别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教育整顿是“走过场”“这场雨未必下得起来”。动真格、重实效,严防“走过场”和“雨过地皮湿”,是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突出特点。
教育整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孙力军、王立科、甘荣坤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被查处,谭晓荣、李少华等违纪违法、贻害一方的害群之马被依纪依法处理。与此同时,一批腐败案件得以深挖彻查。
公开信息显示,孙力军团伙7人共敛财超15亿元。其中,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的罪名之一就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而甘荣坤在担任黑龙江、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期间,违规插手干预案件,以案谋私,落马时,已收受财物1.66亿余元。甘荣坤成了在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中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干部,此后又有多名政法系统领导干部相继被查。
自我革命,犹如一场自己动手的外科手术,敢于刮骨疗毒,才能去腐生肌。教育整顿期间,政法机关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维护了政法队伍肌体健康。
教育整顿着力整治顽瘴痼疾,推动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