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疫情下的农民工归乡,短暂停留还是长期回流?(9)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他关于中国最知名的一条预言——影响21世纪世界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在美国硅谷开始大规模裁员之际,中国的农民工市民化也遇到了挑战:当他们开始老去时,他们数十年工作的城市并非一个可以安心的归宿。

李铁表示,从经济发展规律上看,人口向产业高密度集中地区和各类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城市聚集是发展趋势。所以对于一部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只能说是农民工因为无法享受与就业所在地的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在最佳就业年龄期之后一个无奈的选择。

在调研中,邓仲良发现,大量农民工在广东、浙江等地持续工作多年,当他们进入中老年阶段以后,因为没法在当地落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加之高昂的房价,回流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最优选择。这也是影响农民工回流最主要的经济因素。

近些年,万广华多次回到江苏农村,他发现江苏农村空心化现象已非常严重。“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即使是回流的劳动力,也没有回到村上或土地上。稍微有能力的,都举家在镇上买房子定居,条件再好一点的选择在县级市、地级市乃至省城。”

从经济学角度看,万广华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将近60%,那时农村承载约80%的人口;2021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已经降到7%以下,但现在农村常住人口占比仍有35%以上,而户籍人口超过50%,这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严重阻碍了“共同富裕”进程。《202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进城农民工中,41.5%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市规模越小,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越强。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