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原标题:大批元代文物将现身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正在布设探方

在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掩埋了一艘700多年前满载船货瓷器的元代古船。考古队正在进行水下考古的前期准备。前几天受天气影响而暂时避风的作业平台目前已经重新回到遗址上方,考古队员正有序开展水下作业,预计水下发掘和文物的提取工作即将展开。

水下探方正在布设发掘工作即将展开

这两天,考古队员持续水下作业,回填的沙袋清理后,随即在遗址开展探方布设。每天的工作只能在高平潮和低平潮进行,两个潮水海底作业时间加起来3个小时,队员们每天早出晚归,抓紧天气海况的好时机,对重新露出的遗址进行拍照绘图等工作,预计最近两天将开始发掘船载文物。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领队梁国庆:主要是对沉船的核心区域进行考古发掘,特别是船体,我们把船体船舱内的一些文物,通过科学的水下考古工作发掘出水,这是今年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内容。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船体保存一定体量,船体残长13.07米,最宽处残宽3.7米,发现6道隔舱板、1个桅座和船舱内成摞的瓷器堆积,精细化水下考古发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船体结构、装载方式等历史信息。此次水下考古,从遗址的高精度测绘、发掘设备的改进到脆弱文物的保护都进行了创新尝试。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领队梁国庆:这是我们改造的一个小型水下吹泥设备,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小型的气枪,对脆弱文物覆盖的淤泥可以进行精细清理。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此外,水下队员实时监测系统,将对水深、流速、流向进行精细化监测,为水下队员提供行进引导,首次引进的导航定位系统,能够实现水上和水下,以及水下队员之间的相互通信,更好地保障考古发掘安全。预计今年的发掘工作将持续到11月底至12月初。

元代龙泉外销瓷龙纹大盘“足”下藏谜

目前,水下探方正在布设,这意味着发掘工作即将展开。在去年的调查阶段,考古队采集到的近700件标本,均为龙泉窑瓷器,其中的精品文物,如双鱼洗、三足炉等,相对来说,都显得小巧精致。不过,一件龙纹大盘残片的出水,让这批文物的面貌变得更加丰富。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对遗址遗迹进行断代,是考古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近期,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织古代海外贸易、陶瓷考古等方面的多位学者,就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遗址发掘展开专家咨询。与会的复旦大学沈岳明教授,长期从事龙泉窑瓷器研究。几件大盘残片看似平淡无奇,圈足处却暗藏时代印记,正是圈足的细微差异,让他作出初步判断,这些瓷器应属元代晚期。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沈岳明:这种大盘相对是比较大的,跟明代比的话还不算大。但是它足里面是直的,外面是斜的。就是元代晚期这个时间段的特征,到明代就没有了。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沈岳明教授介绍,除了“足”下藏谜,大盘内底,极具立体感的龙纹图案,应为“贴花”这种传统装饰技法制成,其做法是用印模翻出纹样,贴于坯面后施釉,或坯面、纹样各自施釉后贴在一起,再烧造而成。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沈岳明:我们现在叫“贴花”,这种工艺也是这个时期比较流行的,是具有元代特征的。

元代龙泉外销瓷龙纹大盘或含异域元素

除了龙纹大盘残片,去年水下调查时,考古队还采集到一些相对完整的大盘,口径约为35厘米,在这批瓷器标本中,显得格外硕大醒目。这些大盘,或许还隐含着元代龙泉窑外销瓷的异域元素。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据了解,主持过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发掘的考古专家,面对相当于南宋中后期地层中的龙泉瓷器碎片,曾感慨中国龙泉窑瓷器“像洪水一般涌入埃及”。到元代,龙泉窑真正全方位地拉开了外销序幕,开始有意识地根据海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偏好,来生产定制瓷器,比如远销到中东地区形体硕大的盘、碗。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比如40多厘米口径,甚至60厘米口径的大盘子,这种器物在国内基本上不发现,主要在西亚中东地区发现。可能是受到西亚中东这种围坐吃饭的习俗的影响,所以生产了一些大器物。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有研究表明,在环印度洋地区,元代中后期到明代初期,龙泉窑瓷器在出土的中国瓷器中,占比高达80%以上;而在东亚东南亚,占比约为60%,形成“龙泉天下”的总体流布格局。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刘淼:晚唐五代时期,长沙窑占据了绝对的主体;五代到北宋早期的时候,又出现了越窑作为主体;到了元代中晚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龙泉青瓷占据了船货的主体。它也代表了我们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永平:圣杯屿出水的瓷器是典型的龙泉窑外销瓷器,它的发现填补了龙泉窑瓷器外销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实证了宋元时期福建海上贸易的繁盛。

多学科参与新科技装备助力水下探测

水下考古工作离不开多学科的参与,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所在海域水深在31米左右,今年的发掘面积大约有280平方米,海况相对复杂,要想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单靠人工探摸远远不够。来自国家文物局、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上海大学的5个科研团队,携最新探测设备共同协作,对遗址进行了水下高精度测绘。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龙成:这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一套合成孔径声呐,这次也是我们首次把它应用于水下考古的工作中来。很多的古沉船年代比较久远,大部分是处于掩埋状态,而它有一定的穿透性,能达到海底面以下的探测效果,通过小孔径的信号合成一起,形成大孔径的信号,对一些小目标来说它有一个放大功能,所以我们更容易发现它。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水下探测,声波是有效手段。声呐传感器发出声波信号,信号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低频的声波甚至可以穿透海底几千米的地层。此次考古采用了合成孔径声呐、多波束声呐、旁侧声呐、磁力仪等7套设备,装载在两艘物探船上,相互配合,对圣杯屿海船遗址及附近海域开展了小范围精细探测,来获取海底及遗址的平面、三维地形以及地层剖面数据和磁力异常数据,锁定海底数据异常点,为水下探摸提供线索,结合所在海域的风、波浪、潮流等资料,未来还将为研究水下遗址形成过程和下一步的考古发掘提供有效支撑。此次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主动探测水下遗迹的尝试,有助于提升水下考古作业水平。

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布设探方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领队梁国庆:早期水下调查主要依靠渔民提供的线索,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大量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主动带着科研目的、带着学术目的调查和发现,所以我们和国家的科研院所合作,能更大限度使用一些新型的设备进行全覆盖扫测,然后再通过我们潜水员进行确认,我们希望走出这样一个主动调查的道路。

(总台央视记者任梅梅田云华魏帮军张立雷闫洪周亚峰)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推荐阅读

军事

  • 纽约车辆进入拥堵减缓区需交费 美国首例征收启动

  • “美国年轻人已经看到国家由越来越老的一代人管理”

  • 外交部:中方有关水电工程经过严谨科学论证 不会对下游造成不良影响

  • 被逼急了,格陵兰岛总理强烈呼吁:是时候独立了 摆脱殖民枷锁

  • 清迈华助中心回应演员星星失联 泰缅边境事件引关注

  • 高盛改主意了!下调黄金目标价,不再预计年底触及3000美元 美联储降息放缓影响金价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