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谭陈是尉且沙漠公路项目的测量队长,他与同事要用脚步丈量公路途经的每一寸土地,在实地做好标志。可沙漠里只要刮一场风,线路上的标志和记号就会被破坏,他们只能“反反复复、边修边测”。
一次,谭陈和3名同事正在野外作业,沙尘暴呼啸而来,“人被风推着走”。谭陈回忆,当时根本看不见周围的同事,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耳边只有风卷着沙子的哗哗声。
所幸,当时的作业地点在沙漠边缘,大家就近找到几棵梭梭树躲了起来。等到狂风停歇,谭陈的鞋子已被沙子完全掩埋。
一旦起了沙尘,推土机也要停止作业。密闭的驾驶舱也挡不住那些细沙“魔鬼”的造访,驾驶员只能坐在车里“吃土”。
沙尘暴后,推土机迎风一面的沙子被吹走,车子就会斜陷入沙中,要把它扳正还得花不少时间和力气。
沙漠酷热超乎人们想象。那里几乎见不到大汗淋漓的场面,闫海解释说,因为“汗水来不及成形就被蒸发了”。
摊铺沥青是真正在沙地上“煎熬”。“沥青温度要保持在135-145摄氏度之间,才能达到设计压实度从而保证道路质量。”尉且沙漠公路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刘文国说。
头顶晒着,脚下烤着,工人几乎是360度承受着高温炙烤。尽管大家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但阳光依然会见缝插针钻进来,不少人脖子后面都被晒掉了好几层皮。
刘文国会在铺好的沥青上面反复走动检测质量,常有沥青颗粒被带起掉入鞋内,立即在脚踝周边烫出大小不一的泡。一开始刘文国还会咧着嘴喊疼,“后来就习惯了”。
中国智慧创造人类治沙奇迹
为保护建好的公路免遭黄沙掩埋,建设者采用了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