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房企偿债高峰将至,躺平还是再挣扎一下?(3)

5月16日,华南城公告称,特区建发认购事项正式完成,公司向特区建设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特区建发间接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发行及配发33.5亿股新股份,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均已达成,华南城已收到特区建发支付的相关款项。

这意味着,深圳市属国资企业特区建发正式成为华南城单一最大股东。

6月1日晚间,河南最大的开发商建业地产亦传出喜讯。河南省政府旗下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子公司拟受让建业8.6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9.01%,一举成为仅次于胡葆森的二股东,代价为最高每股0.8港元,较6月1日收盘价溢价约23.1%。

同时,还将认购建业发行的本金不高于7.08亿港元的2024年到期的票息5%、到期收益率9%可换股债券。

其他如粤系的奥园、渝系的金科等,尽管不断有国资洽谈入场的消息传出,但结局如何还是未知数。

其次,房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代表,卖资产也是企业自救的常用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北京、上海、重庆等产权交易所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挂牌明显增长,叠加上市房企公告,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的数量达到了66个,其中上市房企共发布20余笔子公司股权转让公告,涉及交易总价超170亿元。

此外,一直被房企视作未来出路的物业板块,还未享受到所谓的“管理红利”,就被纷纷堆上货架。

仅2022年就已有禹洲、中南、中梁、佳源等至少4家规模房企出售物业公司,涉及交易总价约67亿元。加之去年蓝光、富力、当代等企业,物业似乎成为房企遭遇现金流危机时不得不断掉的“臂膀”。

行业受到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尽管一众房企忙于“自救”,但这场整个行业的流动性危机,所带来的项目烂尾、员工降薪甚至失业、投资者血本无归等等伤痛一时难以抚平。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