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华社评国足:要学会与批评共处 用进步赢回尊重

原标题:体育时评:走向更新换代,中国足球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新华社马斯喀特3月29日电 题:走向更新换代,中国足球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新华社记者肖世尧

同一天里,中国男足和U23男足先后迎来比赛。这一天,中国足球结束了一段征程,又踏上新的漫漫长征。

29日,中国男足0:2不敌阿曼队,结束世预赛12强赛全部比赛。又一次冲击世界杯失败,老一代球员的历史使命,也随之走向终点;U23男足“迪拜杯”0:3负于阿联酋队,获得赛事第四名。年轻球员初出茅庐,进入公众视野。

用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中国足球走向更新换代,开启下一个四年。

关于过去四年的成败得失,中国足球需要心平气和、客观冷静地反思。有些困难与足球无关,比如因为疫情失去主场和缺少比赛,俱乐部母公司受多重因素影响引发财务危机;但更多问题都是中国足球自身原因:主教练不断更迭,联赛动荡影响备战,普遍欠薪动摇球员基础,长期忽视青训导致阵容老化,归化政策难以为继……

究其根本,中国足球的问题都不外乎“折腾”二字。出现问题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然后按下葫芦浮起瓢。在关乎足球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议题上,往往又缺乏定力,不能攻坚克难。《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已七年,但足球改革中的很多关键问题依旧没能解决,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足球生态依然没有大的改善。

失利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利没有带来应有的警醒和改进。我们总在反思,但还是继续陷入“失利-折腾-再失利”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更要反思,以理清现状,找准症结,下定决心为未来发展明确方向。

无论是扎根青训还是联赛为本,都已是老生常谈。单从国家队层面来讲,年轻化是足球运动的规律,多年来一直“青黄不接”的国足,人员更替势在必行。半年后,U23国足将参加杭州亚运会。而一年后的本土亚洲杯,两年后的世界杯预选赛,也要很大程度上仰仗这些年轻人。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