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纪委网站: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为何屡禁不止(2)

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发现和干部群众反映情况看,违规收送名贵特产类礼品问题仍禁而不绝。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共查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644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4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60人。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形式翻新、渐趋隐蔽。有的从收送实体物品转向通过微信红包、电子礼品卡、提货券等衍生工具收送礼品礼金。有的利用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快递物流等方式实现收送礼,双方不见面,不留实名,很难查实。如在北京市密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任职的曹某,就通过快递收受某房地产开发商冯某的礼品。据办案人员介绍,有时曹某说家里缺水果,就与冯某沟通好,通过快递寄过去。这种水果快递,从外观上看不出任何问题,寄送地址是水果市场,寄件人也是卖水果的商贩,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别人送的礼品。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思想认识偏差,认为收送礼就是“重感情”。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别人给自己送东西,是“重感情”的表现,如果不收会影响人际关系。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城关粮食储备库站长余存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2年春节期间,粮商王某第一次给他赠送价值千元的烟酒和土特产,其多次拒绝,最后没有办法还是碍于情面收下了。后面,为了搞好与“朋友”的关系,他多次收受对方累计价值2万多元的礼品。

曲解正常人情往来,打着“收送礼”搞权钱交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逢年过节互致问候,互赠礼品本是传统礼仪。有的党员干部却以“礼尚往来”为由麻痹自己,忽视了对方送礼的本质原因是自己手中有权。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认识,把自己的身份和职权当成挣取外快的工具,利用手中权力为管理服务对象谋取利益,事成之后,觉得收点礼品、挣点辛苦费是应得的。送礼者动机则各不相同,有的为联络感情,搭建“关系网”,以备不时之需;有的是争取上级肯定和支持,谋求政绩或利益;有的则是要工程拿项目,跑官要官。一些“围猎者”更是精心设计,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采取“温水煮青蛙”式的“感情投资”,让党员干部放松警惕,一步步滑入权钱交易的腐败泥潭。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