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美“世纪之问” 苏黎世会晤释放哪些信号?(3)

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直接说“反对”,不常见。什么意思,美方还得好好琢磨。

面对“世纪之问”,就职近9个月的拜登政府并没有拿出足够的勇气和魄力。从就职伊始,拜登政府就一直在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告诉谭主:

“拜登政府与上任美国政府一样,对华政策没有战略,只有情绪。美国担心被中国甩在后面,由此生发出强烈恐惧,这种恐惧在主导竞争,无边际的竞争。”

美国的恶性竞争姿态,在第一次线下对话就碰了壁。中美安克雷奇对话之前,美国制裁香港,会上,布林肯和沙利文的开场白严重超时。第一次互动,美国就想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中美“世纪之问” 苏黎世会晤释放哪些信号?

中国,直接摊了牌,美方没有资格,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会晤后不久,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主张将气候变化问题“单独处理”,寻求同中国的合作。

在解决自己关切问题时,就大谈合作,在自以为有优势的领域,就封锁制裁,美国,仍幻想着坏事做绝,好事占尽。

中国,从一开始就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中美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必然与整体的中美关系息息相关。

眼看一面谈对抗、一面谈合作的伎俩是行不通了,拜登开始把目光往外转。

在4月的一次国会讲话中,拜登换了表述,宣称“我们正在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竞争以赢得21世纪”。一个半月后的G7峰会上,拜登开始向他的盟友们兜售这套“21世纪的决定性竞争”论。

相比忙着划阵营,欧洲很清楚,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操心。默克尔就指出,如果排挤中国,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上将永远无法找到解决方案——面对全球性的议题,哪有国家能一言堂?

中美“世纪之问” 苏黎世会晤释放哪些信号?

结果是,美国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前,法德领导人,先和中国元首通了电话。

在盟友面前展现驾驭中美关系的幻想,也被打破。

拜登的情绪化竞争没有找到市场,美国开始自己找下坡路。7月份,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访问天津,美国又造了个词,希望中美双方管控竞争,建立“护栏”。

美国一直在试探。中国,直接在会上给美国明确了“三条底线”和“两份清单”。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条分缕析,列得清清楚楚。美国,没有借口再装糊涂。

9月10日,拜登主动与习近平主席通话。在通话中,拜登再变表述,称要“负责任地管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

真要为中美关系负责吗?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先有了行动。在做对华贸易政策愿景的演讲前,拜登还特意嘱咐,“要强调加强美中相互沟通,确保良性竞争”。随后的演讲,戴琪提出了“长久共存”的新说法。

中美“世纪之问” 苏黎世会晤释放哪些信号?

回看中美这半年多的互动,美国,被打回了谈判桌。美国也不得不在“竞争”的前面不断变换前缀。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