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清明节期间,央视推出报道《与亲书·孔繁森给女儿的三封信》,孔玲出镜接受采访。
第一封信是1993年,孔玲考上重庆的一所大学,家人并没有去送她。在宿舍整理衣物时,她发现了父亲留下的笔记。
信中写道,“你的来信爸爸收到了,已了解到目前你的处境。我想这是必然的,这是你独立生活的第一步,遇到这些困难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你考上了大学,了却了爸爸盼望已久的心事。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是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
孔玲说,“因为他一直喊我的名字,叫玲玲。他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有作为的人、聪明的人,一是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训,二是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优点。”
1993年12月2日,孔繁森给孔玲写了第二封信:“爸爸快50岁了,我要在今后的岁月,加倍多做点儿工作,给人民给社会多留点东西。玲玲,爸爸想你,想全家人,没办法,还是工作第一。”
1994年1月16日,孔繁森在给孔玲的信中写道,“自从收到你们给我的贺年片后几乎天天都要看两遍。我感到,我虽在高原,却是最幸福的人。我虽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过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但我看到有这么多女儿在想着我,盼着我,我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心中有说不出的愉快。”
“有时候自己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压力大的时候、无所适从的时候,会拿出来翻一翻。觉得我的父亲在默默地支持我,在默默地鼓励我。”孔玲说。
如今,毕业就从事法官职业的孔玲,履新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官网显示,该办主要负责审理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受理的国家赔偿案件;执行赔偿委员会决定事项;审查处理赔偿告诉、申诉案件。
原任最高法赔偿办主任刘竹梅,今年2月28日已被任命为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