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它的“产品”是人。但是,真正让老师们犯难的不是“熊孩子”,而是信奉自家孩子“绝对没错”的“熊家长”们。有的老师怕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应当行使惩戒权时,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或者干脆不管不问,这恰恰让“熊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新规中明确,老师有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法定职权。“有权必有责”,它是在告诫一些“不愿管”的老师们:为人师者,有些责任无法回避——比如尽全力保障“产品质量”的责任。
它还在给老师们划线:“熊孩子”怎么管?分级管!
“戒尺”发下来了,“怎么用”,绝不能陷人于两难。舆论场的担忧是:既希望严管“熊孩子”,又担心孩子成为过度惩戒的牺牲品。这次,新规提出的办法是——分级惩戒。就是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四个层级,分别赋予教师以罚站、面壁、跑圈等方式,进行惩戒的权力。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分寸,教育惩戒权才不会走样失序,老师们才有望避免“有权不会管”。
这次,新规又一次成为民意的回声。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一个:希望每一个惩戒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回想起老师的管教时,心中更多是感激,而非怨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新规只是起点,后续,还有一系列工程要夯实:比如,老师们“管了后”怎么办?有纠纷如何解决?怎么让老师们更放心、更愿意、更恰当地行使教育惩戒权?
诚然,老师行使惩戒权是职责所在,但每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都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出品”,这条长长的生产线决定了,老师不能也不应是唯一的“质检员”。新规,理应成为他们的后盾。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熊孩子高空抛剪刀 痴迷哪吒 男孩将杂物高空扔下:想看像不像乾坤圈 前两天,重庆市沙坪坝区联芳街道一个小区里,正在楼下散步的居民,被楼上不断扔下的各种物品吓得够呛,是谁在干这么危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