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公报
海外网10月24日电 网上流传一份来自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中国史教材,竟称鸦片战争源于中英两国当时的所谓“政治、贸易体制和司法制度冲突”,却只字不提英国大量输入鸦片令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以及鸦片带来的毒祸等,引舆论争议。
据香港《大公报》24日消息,涉及鸦片战争历史的九年级阅读材料《为什么中英爆发鸦片战争?》,疑将鸦片战争“合理化”,还反指中国“傲慢”,市民看后无不震惊。该校校长陈伟佳证实,该阅读材料由校内老师所制,承认老师在处理伸延阅读材料时有不足,引起家长及公众误解,会严肃跟进。
陈伟佳表示,经向该校老师及相关同事了解,涉及的阅读材料属于教科书以外的“额外补充材料”,“让同学从多角度甚或相反角度换位思考,以立体化地了解历史事件,老师会在课堂上引导同学讨论”。
陈说,老师在处理伸延阅读材料时的确有不足的地方,对解说及运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因此引起了家长及公众的误解,校方会以专业的态度严肃跟进相关事宜。陈伟佳表示,“平日里的教学会按教科书内容及历史科教材教导学生有关史实,例如这个题目(鸦片战争),也会有教授鸦片在战争中的角色及鸦片的祸害及影响,没有偏离历史事实。”
香港教评会主席何汉权表示,“无征不信,孤证不立”,教材中不提19世纪大英帝国的霸道、东印度公司的横行、重商主义的贪婪、殖民主义的跋扈,而试图得到“中国被打是理所当然”的结论。他认为,历史科在整理文件、文献上有严格的要求,不是提供如此单薄的材料,将一些讲述“中国如何黑暗”的个人看法放进教材内,这样实在有欠专业。
新华社伦敦5月10日电(记者桂涛)英国华裔社会学者何越10日告诉新华社记者,她已致信英国教育大臣达米安·海因兹,询问他是否会考虑在中学历史教纲里增加对鸦片战争进行反思的内容,但尚未收到回复
解放前夕,戚墅堰电厂总装机容量达1.71万千瓦,承担了常州、武进、无锡、丹阳等地80%的工业用电、照明用电以及全部农村用电,对地区稳定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