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参考|下一个“阿姆斯特朗”会是中国人?这几天,美媒心急如焚——
明天(7月20日),人类将迎来登月50周年的纪念日。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下“鹰”号登月舱的舷梯,成为登月“第一人”。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所说的这句话,今天读来仍然激动人心。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新华社)
但眼下,借着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美国媒体再次密集谈起太空时,字里行间却多了几分“危机感”。
因为他们看到,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正迎头赶上……
美媒推测:下一个“阿姆斯特朗”或是中国人
“如果下一次从月球传来的声音是普通话,我一点儿都不会感到奇怪。”
7月18日,美国彭博社引述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一位太空政策专家的话报道说。
这篇文章有一个颇为亮眼的标题:《下一个阿姆斯特朗可能会是中国人》。
报道如此推测的根据,是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的探月计划。
根据时间表,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报道称,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于1972年最后一次登上月球,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也没有实施过此类计划。
但中国在探月领域的进步,显然让曾经遥遥领先的美国产生了紧迫感。
美国副总统彭斯今年3月曾发出呼吁,希望美国宇航员在5年之内重返月球,并称之为“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太空竞赛之中。”他当时说。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场竞赛,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在其中的位置?
“太空超级大国”,7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选择用这个词形容中国当前在太空领域的地位。
文章列举了一系列中国太空探测成果,包括月背着陆、空间站建设、世界最大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并指出中国还有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探测火星、木星甚至天王星……
▲位于贵州黔西南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他们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有条不紊地工作。”一位在NASA工作了36年的工作人员的话,或许揭示了中国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能够逐步实现的奥秘。
与之相比,彭博社却在报道中指出,不同于中国的一以贯之,美国的太空政策经常受到“政治钟摆”的左右。
例如2010年,美国取消了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计划,这让阿姆斯特朗难以接受。
“在我们停步不前的领域,一定会有其他国家进场。”他对美国国会如是警告道
中国探索太空成就,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阿姆斯特朗一语成谶。
尤其是,中国在今年年初成功完成月背着陆,更让美媒对中国刮目相看。
“随着中国登陆月球背面,一个新的太空强国诞生了。”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3日感慨地说。
报道称,这不仅是一个科学突破,还具有象征意义。
▲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
正如澳大利亚皇家学会科学家艾伦·达菲所说,“本世纪初,没有人会猜到中国会如此迅速地成为太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报道不无担忧地指出,在中国继续扩大行动之际,美国探索太空的热情却在减弱,“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的能力已与美国相当。”
不仅是美国媒体,中国的进步也被世界各国媒体看在眼中。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2月1日刊文称,成功的月球科考,令中国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太空开发的领军者之一。
“去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数量是俄罗斯的两倍还多。若是从整体上评价中国的太空计划,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不久前的徒弟正在迅速追赶,并已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老师的水平。在50年前,这是谁都无法想象的。”
▲2018年12月8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新华社)
同样关注航天发射数量的《日本经济新闻》7月14日指出,2018年全球发射的128枚火箭中,中国与美国持平,都是43枚,而且较2017年实现了翻番,“中国在科技领域紧追美国的态势愈发鲜明”。
报道认为,在新一轮太空探索热潮中,彭斯的危机感正来源于美国面临的这一巨大变化。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并行不悖”
也正是在焦虑感推动之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2日指出,2011年,美国国会便通过法案,禁止美国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到了2018年,美国更透露将成立“太空军”的计划,想以此来保护自身利益。
但即便如此,“中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继续推动自己的计划。”文章说。
中国的这份坚持,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只不过是在切实践行已公布的计划,没必要大惊小怪。”《日本经济新闻》3月22日指出,“与其把中国的活动视为威胁,不如将之视为合作的好机会。”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约翰·洛格斯则表示,中国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制定太空计划,而不是为了与他国竞争。
去年5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上,中方表示要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更印证了洛洛斯的话。
▲2018年5月28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在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上讲话。(新华社)
而面对中国递出的“橄榄枝”,各国也纷纷给出积极回应。
日本《朝日新闻》今年1月27日报道称,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了5年的合作项目,将在月球、火星探测方面开展合作;英德法等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航天局,也在与中国推进技术合作,希望共同建设月面基地……
同样对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成就乐见其成的,还有众多外国网友:
是的,更多探索和进步——正如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4月30日报道中所说:
“围绕美中两国太空雄心的讨论大多会让人想到新的太空竞赛。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并行不悖。”文章说,“如果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和科技领先强国合作,那么可能为太空探索开辟新道路。”
人类登月50周年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人类用史上最大火箭登月 50年后它仍是史上最大
对于那些在1969年7月21日仰望月亮并因想到彼时彼刻有人在那里行走而感到震撼的人来说,当时的感觉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在接下来的年代里,宇宙探索逐渐失去了魅力。
新华社华盛顿3月19日电(记者徐剑梅 金悦磊)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画家丁托列托诞辰500周年作品展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举办媒体预展,展览将于3月24日至7月7日面向公众开放
新华社麦纳麦6月21日电(记者涂一帆)中国-巴林建交30周年文艺晚会日前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演出向600多名来宾展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艺晚会20日晚在巴林文化中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