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的负担。
袁隆平: 那是很重的负担,不吃其他的,他们的主食是玉米和木薯。
记者: 木薯?
袁隆平: 他们吃大米是打牙祭。我们办培训班他们很高兴说:“我天天打牙祭,天天吃大米。”
逐梦:“高产”没有尽头上不封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败育稻开始,袁隆平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因为在这个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对于这位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来说,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记者: 这两个梦想,您觉得您离哪个梦想更近一点?
袁隆平: 两个梦想我们都在追逐,第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超级稻不断向高产冲刺。
记者: 现在达到多高产?
袁隆平: 最高达到每公顷18吨。
记者: 已经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 已经到了。
记者: 这其实已经实现您之前那个目标了?
袁隆平: 目标越来越接近。
记者: 您希望它能高产到什么份上?
袁隆平: 到20吨。
记者: 20吨,又提高了,这个高度好像是没有尽头的?
袁隆平: 这个是没有尽头的。不封顶,不封顶。
纠正: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
袁隆平多次讲过,对于杂交水稻的梦想,源于他对饥饿的记忆。
袁隆平: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毗邻中国最大沙漠,曾经的荒芜戈壁滩,重度盐碱土地,如今却已被300亩的绿色稻苗覆盖。而创造“绿色奇迹”,向大漠要耕地,把荒地变良田的人,就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