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立法规划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拟处罚款实地探访:垃圾分类准备好了吗
新怡家园社区,居民体验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设备。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时透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列入2018-2020年的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拟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混合投放垃圾即将面临处罚,那么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准备好了吗?就此,北青报记者走访了朝阳、通州、石景山等多个小区,一探究竟。
实地走访
有居民扔一趟垃圾
分装3个袋子
北青报记者日前走访了朝阳双桥地区东1时区、康泉小区、远洋新悦三个小区时发现,大部分垃圾桶上并没有相应的分类标识,基本都标注着“其他垃圾”字样,里面混放着各类垃圾。
附近居民大多表示,扔垃圾时不会去分辨垃圾桶的颜色和标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也有居民会自发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装进一个袋子,卫生间垃圾装进一个袋子,可回收的易拉罐之类再装一个。”李女士表示,她认为垃圾分开处理更环保。
21日上午10时许,康泉小区的庄先生正下楼扔垃圾,在他家楼下放着三个灰色垃圾桶,桶上分别标注着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
庄先生表示,平常自己都会分类投放,像可回收的矿泉水瓶、纸板会扔在可回收物桶内,“小区内有人专门会寻找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他说。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事关重大。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以法律法规强制约束提供制度保障,全程严格监管,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居民生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