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海建
春节来了。人潮汹涌、车流穿梭,有人回故乡,有人去远方。这是最乡土的中国年,这是最诗意的中国年。
远方与家乡之间,有三个字连接着春节的欢腾日子——在路上。春运浩荡,风雪归程。初步预测,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其中,铁路4.13亿人次,增长8.3%;民航7300万人次,增长12%;水运430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据旅游机构预计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将有约4亿人次出行,其中出境游人次将近700万;人们将前往约90个国家和地区。
紫气迎春早,文明气象新。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汽车上、在游轮上;在商超、在景点、在城市、在乡野……我们感受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也享受着黄金周出游的舒心。大包小包的旅程中,也别忘了带上“文明”的行囊。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古以来,温文敦厚的品性便是国人性情中的共性。《诗经》在儒家“六经”序次中居于首位,足以证明流传千古的以“礼”为核心的风雅精神是民族审美的根基。而今,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站在“90万亿”的平台上,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当更上台阶,文明层级和文明精神当在新时代里绽放新的华光。
春节出行,从熟人小圈子融入在陌生人社会,“放飞自我”是最常见的事情。道德舆论的规制力,文化环境的监督力,可能都会出现短时间、地域性的真空状态,于是春节出行,最易“随性”。不过,文明是秩序的红线,文明亦是安全的底线。这些年,“霸座”“车闹”轮番登场,丑闻与悲剧一再提醒我们:在出行的路上,还是要把文明挺在前面,任何自我放纵的刁蛮跋扈,不仅可能伤害他人合法权益与自由,更或会成为公共安全与秩序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