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某县,当地扶贫干部到一位村民家中张贴“四卡合一”扶贫标识牌,该村民因此前不合理诉求没得到满足,辱骂并欲用洋铲殴打扶贫干部。
既有贫困户自身原因,
也有扶贫工作的形式主义问题
“一些贫困户常常会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贵州某县一名驻村干部坦言,很多时候贫困户之所以发生贫困,就是因为文化水平低、能力不够,对新生事物接受慢。
“还有一部分贫困户不想放弃贫困支持政策。”一名扶贫干部认为,当前大扶贫格局下,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获得的利益差别较大,一些人争当贫困户,对社会风气形成了不良示范。一些村民担心扶贫干部急于上报“脱贫”,让自己享受不到政策的好处,因而对扶贫干部心生怨恨,出口辱骂,或者在上级脱贫考核评估中故意撒谎瞒报。
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也让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产生心理冲突。西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指着架子上一排排扶贫资料档案袋说,扶贫档案每一户都是一大本,前前后后整理更新多次,反反复复需要贫困户签字。干部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但群众并不买账,认为是在玩虚活儿,走形式。
诚然,少数扶贫干部未能做到身到、心到,存在种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存在“你脱贫我脱身″的急躁情绪和功利主义。这不仅影响了脱贫进度和脱贫质量,也恶化了贫困地区的干群关系。
然而,由此以偏概全,对扶贫干部整体形象污名化,显然有失客观公正,让绝大多数扶贫干部不能接受。他们认为,中国近年扶贫成效举世有目共睹,扶贫干部群体有战斗力,值得信赖。
多位扶贫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表示,投身扶贫战场不怕流汗不怕累,只希望得到更多理解和认同。扶贫本应是密切干部群众关系的润滑剂,要想收获和谐,消弭冲突,亟须对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贫困群众的文化心理予以正视,对扶贫干部下达任务、严管鞭策的同时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和来自组织上的厚爱。
半月谈记者:杨静 向定杰
原标题:湖北扶贫干部“闪婚”女贫困户 故事采写者:这是“压了很久”的正能量7月17日,湖北日报网上线一篇题为《湖北一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的报道,引发网络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