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这一天 中国打破了西方工业大国对这个盛会的垄断(2)

2018-12-03 07:44:57  参考消息    参与评论()人

2010年3月16日《参考消息》报纸的标题是《美借世博会对华开展文化外交》,里面记叙道:“世博会提供了一个开展文化外交的机会。不到一年前,美国馆是否能建起都还是个未知数,但每个人都知道,必须在5月1日开馆。展馆负责人说‘上一次美国与数百万中国人展开直接而亲密的对话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视之为一个用一种让人难忘和非常积极的方式介绍美国的机会。’”

这不,在2010年4月10日《参考消息》报纸中就有这样一则报道:《“奥巴马-科比组合”将登场世博会》,法新社4月9日称:“贝拉克·奥巴马和科比·布莱恩特看起来不太像一对组合,但这位美国总统却要用他的乐观精神和NBA超级球星那不太灵光的普通话一起向中国人施展魅力。这个组合被赋予了美国大众的特质,是美国专为上海世博会展开的新一轮魅力攻势,意在向参观者呈现美国更个人化的一面。”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世博外交”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世博外交”

2010年4月30日的《参考消息》报纸总结道:“上海世博会不仅吸引全球焦点,也云集各国政要,成为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法国总统萨科齐更以超豪华阵容访华,从昨天开始一连三天访问中国,拉开上海‘世博外交‘大幕。”

246个参与方反馈了啥?看细节——

参与世博会的各方也使劲吆喝,纷纷拿出自家的“传家之宝”。

《参考消息》在2010年4月29日的报道中记录了“丹麦将最著名的国家象征小美人鱼铜像运到上海”,之前的2010年1月27日则记述了日本将日中交流的象征“遣唐使船”再造后运到上海世博会现场,各家无不细致入微。

在2010年6月23日的《参考消息》报纸中,引述了广泛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百人记者团访华文章集萃,标题是《世博会整个园区都充满吸引力》:

巴西《圣保罗报》5月1日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口号并非偶然,中国希望树立一个榜样。”

尼日利亚《卫报》5月4日记述道:“19岁的英国学生谈‘我去过德国汉诺威的世博会,但上海世博会要棒得多。’”

古巴《格拉玛报》5月7日报道:“上海世博会打破了西方工业化大国几乎垄断这项盛会的局面。”

马拉维《每日时报》5月9日报道:“上海世博会令马拉维的小型农场主获益匪浅。”

《印度快报》5月10日报道:“公共汽车、地铁、轮渡和两座机场像上足发条的机器一样,把成千上万的人运送到世博园。”

但更引人注意的一点是于2010年4月10日发表的《中国拉开“世博外交”大幕》的文章,其中谈到一个观点“各国展馆的建筑设计都基本着重本国特色,希望在异邦传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上海世博不同——多个国家的展馆外观都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华社)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华社)

该种说法,在2010年11月2日《参考消息》报纸引述的台湾《联合报》中有更细致入微的体现:“中国馆的造型是‘东方之冠’,当然寓有‘大国崛起’的意味,而镇馆之宝则是‘清明上河图’的巨幅动画。进入上海中国馆的观众人流,与放大了700倍的清明上河图动画中900年前宋代开封河畔的人流擦肩而过,恍若同世……”

“中国崛起是眼下无人置疑的事实。”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