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督察组核实,霍林河矿区共有煤矿企业12家,累计占用草原面积多达103362亩,现仅完成矿山环境治理39251亩,完成治理的面积仅占三成。
科尔沁草原被破坏,表面上看是企业未尽到修复的主体责任;往深揪里,则发现,监管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均难辞其咎。
40年挖掉一座中等城市
放慢速度、左顾右看,6月26日,督察组大巴车的进矿之路走得格外小心。原因是,霍林郭勒市政府领导一再提醒说,路上可能会遇到拉煤的超大型车,“这些车如果看不到旁边的车,极易发生车祸。”还好,平安到达。
从霍林郭勒市到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南矿区,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地貌却从草原换成荒漠。
进入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南矿区后,一个面积硕大的坑呈现督察组的面前。“这个大坑就是你们的作业面吗?”翟青问。“是我们的主矿区。”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南矿区的矿长回答说。
大坑里,被切开的横断面上一层一层的煤层清晰可见;从上往下看,玩具一样大小的大卡车在坑底不停地穿梭。“我们这个矿从70年代开始开采,至今开采面积已有70平方公里。”南矿区矿长熟练地向督察组介绍着煤矿的开采历史。
在督察组要求“介绍一下草原的恢复情况”时,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在场的通辽及霍林郭勒市国土部门的负责人均显得胸有成竹。“到目前为止,未恢复的面积是20到30平方公里。”这是南矿区矿长给出的数据。“煤矿已上交了2000多万元的矿山修复治理保证金。”通辽及霍林郭勒市国土部门负责人告诉督察组,国家电投霍林河煤矿是国有大企业,没有什么问题,草原修复基本到位。
就在这时,督察组发现视线正前方有三个面积巨大的平台,几乎完全裸露的三大块土地与远处的青青草原形成强烈反差。“这三个平台是怎么回事?”督察组问。“这是我们已经修复过的。”南矿区负责人说。在督察组的再三追问下,这位负责人透露,这三个平台他们已经修复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