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全说,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2018年7月底前,各地必须完成国家站的建设,监测数据实现联网共享。届时,国家地表水将全面实现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用于评价、考核、排名的水环境监测数据也将更加真实客观准确。
监测数据真实性将大幅提升
国家站投入运行后,不仅监测权上收到生态环境部,而且生态环境部明确,自动站监测的参数要包含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9项,此外,国家站建成后,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监测分析方法、统一质控要求,无疑,整个地表水监测工作将更加规范有序;监测数据将更加准确、可靠。
刘志全说,地表水采样的规范性和分析的准确性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因此,生态环境部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要加强对采样公司和承担监测分析任务的地方监测单位的监管和考核,确保数据质量。
生态环境部上收了地表水监测权后,有地方担心,某些地方断面水质达标率可能会大幅下降,“原来达标率在80%左右,上收后可能就只有40%了。”地方上这位环保监测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地表水监测权上收之前,绝大部门断面是人工采测,而且每个月只采测一次。“在监测数据上报时,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报好不报差的情况。”在这位监测人员看来,国家上收地表水的监测权后,一些地方难免会经历阵痛期。“尽管地方可能会出现断面水质达标率下降的情况,但是,地表水监测权上收后,特别是国家站运行后,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将大幅提升。”这位监测人员认为,阵痛期是必然过程,但不必担心。
生态环境部指出,地表水监测权上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国家地表水质的真实性,为正在进行的水污染防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科学施策,确保水污染防治能够少走弯路。同时,实施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并不意味着环境监测就与地方无关,今后监测数据仍然与地方共享。
无疑,随着2050个国家站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我国十大流域的水质状况将全面回归真实。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