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菲表示,国产大飞机C919完美首飞离不开一代代航空人前仆后继的辛勤工作。在C919的研制过程中,上海交大科研团队也参与其中,在相关领域做出积极贡献。他现场鼓励上海交大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而奋力拼搏。
随后的互动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工程师、伴飞的主要任务等师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现场气氛融洽而又热烈。交流结束后,首飞机组人员与上海交大学生代表互赠纪念品并合影。
包括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观察员钱进以及试飞工程师马菲和张大伟在内,这也是机组完成首飞任务后第一次集体亮相,也是第一次到高校与师生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同时也是第一届中国商飞-爱丁堡大学-上海交大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本届COMAC国际科技创新周于9月4日至9月8日举行,由中国商飞、爱丁堡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方联合主办。
上海交大与中国商飞展开新合作
上海交大先进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学院教授肖刚就“基于大数据的民用飞机未来运营模式探索”主题指出,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IT实现方式,在深刻影响IT业变革的同时,也为航空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科学工作者可以利用海量运营大数据准确预测,甚至提前预知运营中飞机潜在故障。可以想象,在互联网+的时代,飞机“生病”了,也会逐步由计算机帮助进行预测、智能、增效、可靠的就诊,改变现有民航飞机依赖于飞机“病历卡”定检维修模式。
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教师宋文滨围绕“未来飞机的智能化发展”谈到,中国商用飞机已经进入系列化发展阶段,进入全球屈指可数的多型号发展的大型飞机制造国家之列。
他表示,随着未来航空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和新技术的持续植入带来了市场、技术、经济和研制周期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的飞机将需要更高效,更安静,更易用。智能化技术和方法将是未来航空全产业链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