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这30多年的黑色产业链,中国终要痛下杀手了)
7月27日,国办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规范洋垃圾入境与固体废物管理的十八条要求。
此前一礼拜,中国已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于年底前紧急禁止4类共24种固体废物入境。
这两项举动,针对的无非是在中国进口了几十年的“洋垃圾”。
野蛮生长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向世界源源不断供应了“中国制造”。但实际上,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家,每年进口的垃圾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6%。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从中国到英国的集装箱货船通常载满各种生活消费品,但许多船只在返回时则装满英国的废旧物品和回收垃圾。
2016年,仅中国进口的废弃塑料就高达730万吨,总值达37亿美元(约合250亿元人民币)。全球每年产生5亿多吨电子垃圾,其中70%以上进入中国。
中国的垃圾进口说来话长。
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原料不足,我国从境外进口具有较高回收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并逐步建立了进口管理制度。进口废塑料可以节约石油,进口废纸可以节约纸浆,进口废旧金属可以节约矿石。在原料与产能均不足的发展阶段,进口洋垃圾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经济行为。
举例来说,根据《中国造纸工业年度报告》,即使2016年进口废纸量较2015年下降,但我国依然有24%的纸浆由进口废纸制浆。这些再生纸浆多用于生产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商品与物流包装,而那些进口废纸的造纸企业也获益匪浅。
“里应外合”
但是,经济利益会催生各种逐利行为,洋垃圾的价值也被“聪明人”逐渐深入“开发”。
比如,废弃针筒、输液管以普通废旧塑料的名义进口后,通过重新清洗包装上市销售;含有各类有色金属的矿渣进口后,可以重新冶炼提取高纯度产品获利……
举个例子,电子垃圾是其中的进口大项。根据央视报道,在某些洋垃圾产生国,在其本国处理电子垃圾每吨要花300元,但走私到中国仅需100元。对于国内的“进口商”来说,他们不但不用花钱购买电子垃圾,反而得到对方给的100元,稍加处理后还能再卖一笔钱。
于是,“里应外合”下,一条黑色经济链条就这么形成了。随之而来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卫生健康风险;土壤、水体、空气等长期的不可逆的破坏。
当然,中国也曾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
2001年、2002年,商务部(时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环保部(时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先后公布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禁止进口货物目录》,明确禁止了各类金属灰渣、医疗废物、有机化工废物、旧衣物、废旧电池、废轮胎和各类废旧电子产品的进口。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纸目录又算得了什么呢?“废旧灰渣”不让过,可以以“二手产品”的名义申报啊!海关不让“二手产品”过,还可以走私啊!
即使在今天,新闻中还时常爆出走私旧服装后翻新倒卖、某些地区洋垃圾违法倾倒、“进口”的电子垃圾土法拆解冶炼造成污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出台的《方案》既是对固有进口政策的强调与重申,亦是在此基础上的全面深入改革。
长效机制
凡事都有利弊。洋垃圾非法入境的直接危害是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隐患,直接收益是低价获得部分生产原料。
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政策制定者还是充分考虑了危害与收益的轻重缓急,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时间表”。
第一步是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最终,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
同时,从洋垃圾进口到利用的各个环节,《方案》均有详细的规范和整治措施,比如,从严制定标准,完善法律制度,严厉处罚、持续打击走私行为,全程监管进口利用,清理整顿固体废物集散地等。
但是更治本的还是像《方案》中提到的,要“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
这是有更长远的考虑。
国内情况
洋垃圾为什么屡犯走私的法律底线?因为相比国产垃圾,洋垃圾性价比高。
洋垃圾出口国多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为全球最大的废纸出口国,年出口量近两千万吨,其中一大部分来到了中国。在日渐扩大的国内需求背景下,大量的废旧资源出口意味着其国内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废纸回收率均在60%以上,而中国不到40%。
更高的回收率也意味着更完善的资源分类回收体系,从而带来更低的单位回收成本。即使在相近价格下,部分洋垃圾的分类、切割、包装也要比国产垃圾有序得多。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固体废弃物生产国之一,但国内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还没有高度产业化,呈现“小、散、乱”的特点,既无规模效益,甚至还会导致黑灰色利益链条相互保护。
岛妹几年前曾走访过一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范处理废旧铅蓄电池的企业,经营者就面临原料不足的问题。非法经营的回收者通过逃避工商税务监管来降低成本,以更高价格同合法经营的回收机构竞争性收购原料,再向同样逃避监管的违规小作坊销售。这样,对于一部分合法企业而言,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垃圾显得更加可得而具有性价比。
洋垃圾走私屡禁不止,与国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管理思路也有关。
垃圾的非规范化利用通常会严重污染环境,但是当其成为地方支柱产业时,环境问题就会被“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拖延下去。
广东省贵屿镇就是典型。
贵屿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拆解国内外电子垃圾、土法冶炼贵金属,牺牲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媒体早在十几年前就曝光过,但直到近几年,才真正开始全面规范化整治。类似的垃圾再生利用集散地如果不进行产业转型,洋垃圾走私的土壤将始终存在。
因此,对部分洋垃圾说no的前提是要先修炼自己的内功。
绿色可期
很明显,《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对垃圾非法利用产业链条的全面打击。那些以此为业的个人、企业、“专业”村、“专业”镇免不了首当其冲,大概要经历一段“失业潮”、“关门潮”、“转型潮”。
但这种“”阵痛“是值得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禁止非法洋垃圾进口是为国产垃圾打开了市场,是对国内垃圾回收利用产业的保护和激励。
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国产垃圾价格上。
国内市场对纸、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依然存在,洋垃圾少了以后,国产垃圾价格会上涨,随之而来的将是国产垃圾回收率提升和行业平均收益率增长。
以废纸为例。
2015年国内消费了1亿吨纸制品,但2016年消耗的纸浆中只有4000万吨为国内废纸制浆,还有2400万吨的纸浆为进口废纸制浆。如果进口废纸全部由国产废纸替代,最乐观的市场需求预测将直接增加60%。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必然会驱使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将投入到废纸回收利用产业,从被白白丢弃的那6000万吨废纸中淘宝。还会有更多职业垃圾回收人员、专业回收机构、专门回收运输物流体系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垃圾分类处理工厂。
现在,各地政府正在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等工作。相信在断了“洋奶”后,中国的垃圾回收产业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个同样可以套用在工业固废与危险固废的循环利用上。
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发达国家做得到,中国也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