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型毒品泛滥:U-47700等四物质进入毒品管制黑名单

2017-06-20 13:56:2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U-47700、MT-45、PMMA,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相对神秘的代号,对于制毒贩毒的“绝命毒师”们而言,并不陌生。这些代号指的是一类新型毒品,更加准确的名字叫做“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被称为“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甚至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是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自2009年兴起以来在全球不断泛滥,愈演愈烈,危害严重。而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芬太尼类物质也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

国家禁毒办昨天(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U-47700等四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目前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8种。

今年3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在全国现有的250.5万名吸毒人员中,合成毒品滥用规模居首位、新精神活性物质国内滥用增多,毒品滥用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中国已经存在滥用人群,主要是在娱乐场所滥用。那么,“新精神活性物质”和传统毒品相比有何区别?

在昨天(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禁毒办宣布,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将U-47700、MT-45、PMMA和4,4'-DMAR四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邓明介绍说:“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此次我国列管的U-47700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今年3月份我国列管的卡芬太尼的药效为吗啡的10000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2毫克。据报道,近年来欧美国家已报告发生过上百起因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致死案例。”

目前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38种。对于国际社会较为关注的芬太尼类物质,目前我国已列管23种,远超联合国已列管的15种。但是,境内外不法分子一旦发现某品种被列入管制,在短时间内即研制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国内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案例也开始增多。除氯胺酮滥用人数增至近10万人外,其他合成大麻素类、甲卡西酮类等新精神活性物质也相继在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娱乐场所缴获。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能力,滥用风险加大。

去年8月,湖北公安禁毒部门根据国家禁毒办要求,对网上发布销售芬太尼类物质信息的公司开展核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伍某披着医药公司的外衣,研制芬太尼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还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资讯,随后,接受全国各地中间销售商的订单,每次小批量通过国内物流运送,再伪装成一般化学品报关出境。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打掉这一制造、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犯罪团伙,国家禁毒办在昨天(19日)向该案涉及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5个国家通报了本案129条贩运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线索信息。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邓明指出,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交易方式多样,走私渠道更加隐蔽。境内外不法分子通过Skype等即时聊天工具联系交易,利用地下钱庄或比特币进行资金转移,利用货运和寄递渠道走私新精神活性物质,联系交易方式更加多样,走私渠道更加隐蔽。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服务器设在境外的网站发布供货信息,监管和调查取证难度加大。

邓明介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工作,积极推动立法、完善管制机制,强化执法打击,务实开展国际合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非法生产和出口得到有效遏制。自2015年10月1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仅有17%左右属于《办法》附表中的列管物质,远低于列管前(2015年1月至9月)95%的比例。今年3月1日公告列管卡芬太尼等四种物质后,该四种物质在海关抽检和案件核查中基本销声匿迹。我国政府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举措亦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责任编辑:杨晓晨 CN06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