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告》中还梳理了2017年以来宣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发现其并购资金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方式。如:通过海外子公司的资金或利用其进行融资进行收购;以境外上市的公司实体进行投资并购;仍然通过海外并购交易惯常的审批和备案流程进行。
发布会上,冯林针对中国买家在应对监管层的政策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对已经将海外并购投资作为企业战略重要一步的买家可以为长久的发展早做准备,例如公司尚未建立海外子公司,则可以考虑以合适的方式建立相关公司实体,并在资金筹划方面做好多种准备,以便为长期战略所服务。
海外并购“刺多”不好惹市场趋于理性
新华社在6月1日刊发《中企海外并购由热转冷市场趋于理性》的评论文章。文章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历前几年高歌猛进之后,今年由热转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系教授王丛表示,中国企业近年海外并购进展并不顺利,通常遇到两类挑战——阻力多、溢价高。阻力包括外国政府阻挠、劳工压力、民族情绪高涨等。同时,中国买家扎堆“抢购”外国公司的情况时有发生,抬高了溢价。
而如果并购不成,则有可能支付不菲的分手费。据了解,根据各国情况不同,“分手费”的区间从交易股权价值1%到20%不等。前些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分手费”一般在交易额的2%左右,但近年来上升到5%以上。
而监管收紧也是众多买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中国网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中大型的海外并购交易。从交易的难度来看,越是金额大的交易,由于涉及复杂的融资方式和交易结构,审批障碍也越多,因此通常来说交易执行难度也越高。报告显示,以2016年前20大的交易来看,其中不少交易尚未完全交割。2016年末的监管趋严之后,对于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境并购交易受到了额外的关注,预计在短期内,中国买家可能会尽可能避开这类大型并购交易,以避免交易失败。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资金监管和外汇兑换的收紧可能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