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红官员”陈行甲“转场”:我真给人当老板了

2017-05-26 09:52:04  封面新闻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转场”公益有了新职务“网红官员”陈行甲:给人当“老板”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

陈行甲,70后。时任湖北巴东县委书记期间,因“出格”言行,成为“网红”。这在官场,极为少见。

2015年,陈行甲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一年后,2016年12月,正当公众对这位“网红县委书记”未来仕途猜测不断时,陈行甲突然留下一张背影照:“辞去公职”。从此,他消失在公众视线中。

请他当老板者,左一男士,刘正琛。

陈行甲会去哪儿?

2017年5月6日,半年过去,陈行甲返回“熟悉”的网络世界,通过微信宣布:他已“转场”走上“公益人生”!

5月26日,宣布回归之后,陈行甲再次发声:他找到了公益合伙人。同时,还被一个在公益圈15年的“公益老炮”招去当“老板”!

从清华学子到网红官员,从辞官“玩消失”到“公益人生”。给人当“老板”的陈行甲,到底在想什么?

5月26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独家对话陈行甲。

网红往事

“我对网红标签很自豪!”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这些年,出了一些官员网红,你是其中特别红的一位。离开以后,回看官员生涯,你怎么看你的“网红官员”标签?

陈行甲:我的“网红”经历,可以分成两段,前半段是被迫而为,后半段是主动为之。

当年,我初到巴东时,巴东刚刚连续三年经历了邓玉娇杀官等轰动全国的极端恶性事故,社会生态恶劣,民间仇官情绪弥漫,互联网上“巴东”两个字成了负面联想词汇。我刚到巴东一周时间,就有网民给我写公开信,洋洋万言,怨气戾气力透纸背,在网上应者云集。面对这种情况,我反复思考后决定正面面对,去走网上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正面深入沟通,达成和解。

当天凌晨,我在网上实名回复了公开信,表明我县委书记愿意和网民接触的态度;第二天,我带队到县委宣传部办公,要求县网络办除了反党反社会的谩骂帖子,其余一律不准删;成立群众网络沟通办公室,每一条批评监督帖子相关单位必须公开回复。我自己身体力行,每天批阅网络沟通情况报告,每天晚上睡觉前上网看论坛,自己还不让管理员知道偷偷注册了ID,偶尔也发言参加群众讨论。

这样坚持了大约一年多时间后,奇迹出现了!曾经大家认为的石头也被捂热了,网上戾气怨气看着看着消散,正能量不断积聚。网上巴东群众亲切地叫我甲哥,我也乐得看到人民群众和我亲热。线上的秩序好转也兑现到线下,巴东的社会生态确实是根本性改善了。这是前半段,可以说是被形势逼着当网红。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后半段又是怎样的?

陈行甲:后半段网红,更多的是主动为之了。巴东地处偏远,山高坡陡,生态脆弱,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空间都有限。但是巴东的大江大河、崇山峻岭,有一种大美,发展旅游是好出路啊!旅游是注意力经济,无论你多美,孤独的美着是不行的。考虑到省钱,也考虑到推广效果,我亲自为巴东代言,为宣传美丽的巴东写诗、写词、唱歌,从实际效果看,我和我的巴东都网红了,旅游推介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对于网红官员标签,你到底怎么看?

陈行甲:回过头看,我对我的“网红官员”的身份是自豪的。我们共产党员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根本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最多在哪儿?应该是在网上吧!做一个人民群众接受的甚至是喜欢的“网红”,有什么不好呢?这与共产党员的身份是应该是相符的。

辞官之因

“原因是我的草根理想”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辞官前,你已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突然,你宣布离开官场。是什么促使你作出这样的抉择?

陈行甲:主要原因还是我的草根理想。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草根理想如何理解?

陈行甲:这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从小跟着妈妈一双脚板山里来山里去,见到的都是淳朴的农民,听到的都是善良的故事,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后来上了大学,当了官,我的理想就是希望尽我的力量让周围善良而贫寒的人们过得好一点,能帮一个算一个,有几分热发几分光。后来随着我的官越做越大,能影响和帮助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个过程很充实,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不知不觉二十多年就这么过来了。中间也有暂时离开的时候,但是就像是充电,充完电就想着赶紧回来。我的注意力没离开过草根。我想去做这件事,而且我也觉得我适合做这件事。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你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什么课?

陈行甲:我在学院主要从事公益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我们正在策划一个“公益草根谈”的栏目,邀请全国的公益草根来我们这个平台来交流,我将会担任主持。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你把这段比作中场休息。那么,从网红官员风光到公益学院,你真的“静”下来了吗?

陈行甲:我觉得我是静下来了。这半年多时间,我看了不少的书,听了不少的课,做了不少的调研,我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过去的荣誉和争议都已经过去,未来的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

筹建恒晖

“受益我赶上了好时代!”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对于公益,你说你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那么,短短半年,成功筹建深圳恒晖公益基金会。靠的是什么?

陈行甲:受益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没有比这个时候更好的时机了。经济的发展让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先富起来的人们也越来越希望为弱势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整个的社会公益参与水平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差距是巨大的。精准扶贫已是国家战略,党和政府在拼尽全力,也极其需要社会公益的广泛参与。

同时,我来对了一个好地方——深圳。这是一座慈善之城、梦想之城,感谢前海“特区中的特区”,对我们这些公益草根张开怀抱。这里的官员都不像官,办事效率高;社会包容,充满活力,这里的太阳似乎每天都是新的。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据了解,你已经注册了一个公益基金会,取名深圳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能否注解一下“恒晖”二字含义?

陈行甲:恒,意味着长久,晖,意味着温暖、无私、照耀。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基金会目前是否有项目落地?具体做什么?

陈行甲:河源项目。具体是从试点开始,集各方面的合力,在试点地区尝试儿童白血病免费治疗的可能性。

新合伙人

“他说他很佩服我!”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据你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个项目你有一个合伙人。名叫刘正琛,你们是如何认识的?

陈行甲:在刘正琛的微信文章中,他对我们的认识经过有了介绍。刘正琛这样写道:2017年,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创始人一诺,拉了一个微信群,介绍我和她的清华校友陈行甲认识。一诺在群里分享了行甲写的《再见,我的巴东》。这篇文章没有完整的介绍,让我看的莫名其妙。之后我上网搜索“陈行甲”,才发现这个兄弟不一般。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又是如何相知?

陈行甲:刘正琛说,他之前有在政府工作过的朋友告诉他:当你有了一些权力后,最难的时刻是:当有人给你送钱的时候怎么办?可能你的上上下下都收了,这时候你不收的话,会得罪你周围所有的“生态圈”,收的话,你灵魂里的“正气”将被抽走,将永远有把柄在别人手里,不再有挺直腰板的机会。而陈行甲宁可冒着仕途玉碎的风险,也不愿意无原则的瓦全,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各种花式行贿,打破了很多的潜规则……刘正琛说,他对我很佩服!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又怎么会成为公益合伙人?

陈行甲:我们在认识第二天下午通了电话。我告诉刘正琛:我在2016年辞职了,决定全职做公益。2016年12月发生了罗尔事件。我检索了文献,查到前卫生部长陈竺在2011年就对媒体宣布说,所有的儿童急性白血病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为什么没能实现?我希望研究和推动对儿童白血病的政策改善。一位浙江的向上哥(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在听到行甲坚定的从事公益的意愿后,决定给他捐赠1000万元来支持。后来,我找了广东河源市来做政策试点,这个市的人口300万,相当于立陶宛的全国人口。我希望通过在这个地级市做试点,来推动国家的政策变化。刘正琛认为,我的这个想法太牛了!并给他一直想做但没做成的政策倡导开了一扇门!于是,他邀请我去新阳光担任秘书长。不过,我已经决定去深圳了,没办法来北京任职,但我们可以合作。好!那我们就做“合伙人”,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最新职务

“我真的给人当老板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刘正琛在微信通告中说,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老板。这是真的吗?

陈行甲:这是真的。我真的给人当老板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如今,你“逆袭”成为他的“老板”。作为公益新兵,你怎么做到的?

陈行甲:刘正琛请我当老板,我想可能是通过河源项目对我有了深度了解。在河源,我俩合作越来越紧密,逐渐我们形成了分工。我熟悉政府部门,并且擅长沟通和大的方向,他更擅长技术、公益组织的管理、对公共卫生、卫生经济学、以及临床的合作。我,乐观、行动、激情、对政府运作的了解,这是刘正琛所欠缺的。而他在十五年所积累的公共卫生、临床研究、公益组织的运营和管理知识,也是我不具备的。刘正琛曾经考虑邀请我当秘书长。经过几个月合作后,他发现我更适合当理事长。于是,他决定让出新阳光理事长和法人代表身份,邀请我来北京新阳光担任理事长和法人代表,而他自己担任新阳光秘书长。这个决定得到了新阳光理事们的一致同意。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这个老板是真正的老板?

陈行甲:不是,这个老板是打引号的。打个比方吧,我感觉到自己像是急着去山中采药,又累又渴又看不清路,这时看见一所房子,上前叩门问路讨水喝,没想到这家主人竟然是个采药师。他不仅给我指路,还热情地招待我。数天后的清晨,当我在山路上醒来,听见采药师赶过来对我说“你来我们这个大家庭领头吧,我们一起采药……”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感觉:做坦诚简单的人,做单纯正确的事,采治病救人的药。虽然我知道作为一个新兵我还很羸弱,但是我不孤单!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的“联爱工程”需要更多的同行者。我在这里也做个软广:也想采药的兄弟,我们在山路上等着你。我们想联合所有有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努力,希望不再有人为了活下去而放弃尊严,期待“因病致贫”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