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美丽北京共建共享

2017-05-25 17:47:35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广大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北京作为一座拥有2100余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仅2016年就产生生活垃圾872万吨,平均每天2.38万吨。如果用装在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卡车连起来能绕四环路一圈,5天的生活垃圾就能填满一整个昆明湖。如此庞大的垃圾产生量如果不在前端进行减量和分类,我们城市后端的垃圾处理系统将难以发挥最大处置效能。长期以往,我们的垃圾处理系统将不堪重负,我们每个人将面临环境污染的威胁;有一定价值的垃圾也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浪费宝贵的资源。为此,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北京共建共享”的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参与切实践行,养成垃圾分类、勤俭节约和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习惯。

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对应投放到小区厨余(湿)垃圾桶。其它垃圾投放到小区其它(干)垃圾桶。可回收物整理后放到小区可回收物桶、回收站点或联系专门人员上门收取。

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倡导废旧物品重复利用,倡导使用再生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适量点餐,倡导选购净菜,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每个人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每个人都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做好垃圾分类,保护身边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来建设我们绿色美好的家园!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美丽北京我们共建共享!”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总工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2017年5月

延伸阅读: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新规:平房胡同垃圾明确管理方

每天,我们的城市要产生2.38万吨的生活垃圾,平均每人每天要扔掉一公斤垃圾。多年以来,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是本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之一。近期,市政府办公厅将印发出台《北京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垃圾混运、平房和胡同垃圾清运难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胡同垃圾由产权单位负责

根据即将公布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创建,16个区都将全面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每区至少要有一个街道参与试点,其他街道至少有一个社区作为试点,将持续到“十三五”末期。示范片区内的所有垃圾责任主体,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企业、商场超市、小区的物业公司等,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情况将被纳入物业的考核标准,以此推动物业公司更好地进行社区垃圾分类。

目前,本市城六区特别是东西城核心区,仍然有很多平房、胡同没有引入物业管理模式,客观上造成垃圾管理工作的不便,一直是垃圾分类清运工作的难点、“死角”。对于这类区域,《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房屋产权管理单位将负责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工作,没有产权单位的胡同平房由属地街道办负责管理。

据了解,随着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各区街道都在努力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例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计划以西四北六条和七条为基础,探索平房区垃圾分类的管理新模式。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九红介绍,“想采取定时定点投放的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例如,在胡同口等区域分时段划分垃圾投放点,由专人专车进行清运。“早上6点半到8点、下午5点到7点是上下班高峰,也是扔垃圾的集中时段,鼓励居民把垃圾扔到街巷口,这样胡同干净了,清运也方便了。”同时,将借助街长、巷长、网格员、保洁员等力量,对胡同、平房区的卫生环境进行全方位巡视检查,发现脏乱差及时清理。

鼓励群众举报混装混运

每天早上8时许,一辆蓝白色的小货车都会定时开到西城区玉廊东园小区的北门,车身上清晰地印着四个字:厨余垃圾。这是西城区专门成立的厨余垃圾清理车队,司机冯庆杰麻利地把厨余垃圾桶挂上自动链条倒入车厢,运往厨余垃圾中转站。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效率、杜绝混装混运,西城区今年计划加强街道纯电动厨余垃圾收集车配置力度,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厨余垃圾清运公司和车队定时清运。

对于垃圾混装混运,《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强监管。“垃圾运输目前主要是企业单位上门收取、运输或物业运输到垃圾楼两种方式,关键是要抓住这两个渠道。”市城管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市城管委和相关部门、企业也将加强监督检查,通过不定期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严控“混装混运”现象。

生活垃圾分类设独立监督员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即俗称的“绿袖标”,设立于2010年5月,最初是在600个小区试点,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当时是要求各区县自筹资金,每名指导员每月不低于600元补贴,采用的是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目前,全市“绿袖标”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已经超过20000人,分布在全市3700余个试点小区,负责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建立“一长四员”制度,引导市民对厨余垃圾、再生资源、其他垃圾等进行分类投放。市城管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长是楼门长,四员分别是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分拣员和监督员。其中,楼门长负责整个单元的垃圾分类管理,四员则对小区公共区域内的垃圾分类负责。

延伸阅读:北京年内建22个垃圾分类智慧社区

昨天早晨,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五区,居民把分拣好的厨余垃圾送到小区内的垃圾流动收集车上,称重后换取积分兑换奖品。本报记者李继辉摄

昨天,记者来到东三环附近的劲松五区。西侧空地上,一座绿色的小屋格外打眼,不时有居民“光顾”,这就是回收分类垃圾的“绿馨小屋”。投放一公斤烂菜叶可得2分,积少成多,还能换取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在朝阳区,这样的智慧分类社区越来越多,到今年年底,22个智慧分类社区的厨余垃圾拣出率将达到10%。

劲松五区分布着26栋居民楼,1200户居民,社区齐整清净。上午9点多,63岁的国红秀赶到小屋门口,熟练地把分好类的垃圾递给工作人员。称重、刷卡、积分,短短1分钟,一袋果皮菜叶和几个纸盒就为她挣了4分。“垃圾分类是习惯成自然,一点儿都不难。”国阿姨说,社区给每户家庭都发放了垃圾分类指导手册,通俗易懂,一学就会,“比如说这厨余垃圾吧,简单说就是会烂的垃圾,像果皮、骨头、菜叶、蛋壳之类。”现在,她的积分卡里已经有80分了,能换洗手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也可以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社区服务。

劲松五区总共0.18平方公里,3座绿馨小屋分布其中。自去年投用之后,居民几乎每天都和小屋打交道。

一栋栋居民楼之间,还不时有垃圾收集车驶过,居民招手即停,同样可以投放垃圾、刷卡积分。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震说,垃圾收集车每天分两个时段行驶,主要为了填补绿馨小屋的空白,让腿脚不便的居民少跑点路。

楼门口、墙根下的“绿灰蓝”三色分类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在主路边增设的8组、共24个大桶,专门收集未分类的垃圾。如果垃圾分类做得不好,产生的其他垃圾较多,居民就要提着很沉的垃圾走好一段距离。对于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居民可以自行投放到指定地点,或通过微信、电话预约上门清运,最大限度避免了垃圾清运不及时的现象。

与传统的三色分类垃圾桶相比,绿馨小屋有哪些优点呢?按照此前的规定,三色分类垃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不同的车队运输,从而起到分类的目的。“但是咱们随便打开三色垃圾桶看看,里头总有垃圾混放的现象。”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说,眼下,垃圾分类意识欠缺仍然是最大的难题。绿馨小屋正是把现代科技和垃圾分类相结合,提高了居民自觉参与的意愿。

说到“智慧分类”,还远不止绿馨小屋这么简单。随后,记者又来到劲松地区的智慧环卫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地区的地图,细小红点星罗棋布,代表650多组垃圾桶,还有一个个绿点到处游走,它们则是负责清运垃圾的运输车。这就是劲松街道与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搭建的垃圾分类工作平台。

“垃圾桶满了会自动报警,平台就立即调遣清运车赶过去。”李震说,劲松五区的垃圾已经实现全程计量和转移监控。今后还将对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拣出药物垃圾、有害垃圾等,实现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厨余垃圾量约占居民全部生活垃圾的两成多,由于含水量最高,其分拣率也代表着地区的垃圾分类水平。如今,劲松五区的厨余垃圾拣出率达到了20%,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厨余垃圾都已经被分类拣出,得到专门的处理。

像劲松五区一样,朝阳区正紧锣密鼓建设智慧分类社区。今年,全区将创建22个智慧分类社区。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周晶晶 CN0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