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美丽北京共建共享(5)

2017-05-25 17:47:35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楼门口、墙根下的“绿灰蓝”三色分类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在主路边增设的8组、共24个大桶,专门收集未分类的垃圾。如果垃圾分类做得不好,产生的其他垃圾较多,居民就要提着很沉的垃圾走好一段距离。对于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居民可以自行投放到指定地点,或通过微信、电话预约上门清运,最大限度避免了垃圾清运不及时的现象。

与传统的三色分类垃圾桶相比,绿馨小屋有哪些优点呢?按照此前的规定,三色分类垃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不同的车队运输,从而起到分类的目的。“但是咱们随便打开三色垃圾桶看看,里头总有垃圾混放的现象。”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说,眼下,垃圾分类意识欠缺仍然是最大的难题。绿馨小屋正是把现代科技和垃圾分类相结合,提高了居民自觉参与的意愿。

说到“智慧分类”,还远不止绿馨小屋这么简单。随后,记者又来到劲松地区的智慧环卫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地区的地图,细小红点星罗棋布,代表650多组垃圾桶,还有一个个绿点到处游走,它们则是负责清运垃圾的运输车。这就是劲松街道与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搭建的垃圾分类工作平台。

“垃圾桶满了会自动报警,平台就立即调遣清运车赶过去。”李震说,劲松五区的垃圾已经实现全程计量和转移监控。今后还将对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拣出药物垃圾、有害垃圾等,实现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厨余垃圾量约占居民全部生活垃圾的两成多,由于含水量最高,其分拣率也代表着地区的垃圾分类水平。如今,劲松五区的厨余垃圾拣出率达到了20%,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厨余垃圾都已经被分类拣出,得到专门的处理。

像劲松五区一样,朝阳区正紧锣密鼓建设智慧分类社区。今年,全区将创建22个智慧分类社区。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周晶晶 CN03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