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铁总相关负责人在媒体上表示,东南沿海高铁沿线地区经济发达,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比较充分。票价优化调整后,旅客乘坐高铁出行,在旅行时间和票价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而且有利于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断更新改进服务设施和条件,为旅客创造更好的旅行环境。
定价应兼顾公益与效益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多年亏损,运营压力巨大。市场化转型中的中国铁路,应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充分利用运能,综合考虑铁路运输成本、市场需求、旅客承受能力等各方因素合理确定票价。
中国高铁投资建设还本付息压力沉重,导致在现有经济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弥补其成本支出,近年来经济增速换挡,铁路客运收入的增长成了整体盈亏平衡的重要亮点。
孙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铁路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在铁路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自1995年以来,我国普速旅客列车仍21年没有涨价。高铁尽管建设和运营成本要比普速铁路高很多,但本质属性一样,不可能完全按建造成本定价。
孙章认为,我国高铁票价调整应充分体现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统一,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循序渐进。把东南沿海D字头列车调价作为试点是可取的,因为东南沿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就高收入人群和商务人士而言,快捷、舒适是出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对票价的涨跌相对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