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研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正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2)

2017-03-02 07:35:54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因此,关键的短板是中间的“市场”,也就是消费需求不能传导到国内企业的生产上及市场对产品质量监管的不力,造成了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足。所以,如何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市场上商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创造消费者“放心买”的制度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点。

二是如何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李伟认为,虽然我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很强,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多数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亟须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目前我们面临后发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再制造化的双重挤压。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并且当前正在加大吸引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力度,德国也正在实施工业4.0……如此等等,都迫切需要我国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再次振兴。“这就需要我们就如何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研究如何促进企业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尽快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一大批被国内外市场接受与认同的知名品牌。”

企业家精神如何保护

2016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断崖式下降的态势。个中缘由,李伟分析,既有老矛盾,也有新问题,其中企业家预期非常关键。“影响企业家预期的,有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变革等客观经济性因素,但当前企业家最关心的是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改善了,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能得到有效保护,预期就会改变,就愿意做长期投资,并敢于投入创新;反之,企业家对财富安全存在担忧,缺乏稳定预期,不敢投资,企业就会止步不前。严重的还会出现企业家跑路、向海外转移财产等情况。要用切实的行动让企业家增强信心,专心于创新创业。”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意见,这份文件被企业家和社会各界评价为不回避问题、切中要害的好文件。李伟说:“当务之急是如何确保文件落地,让民营企业家真正能有安全感。”他还提出,要按中央要求抓紧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纠正的错案冤案越多,释放的信号就越强!“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必须下决心扎扎实实地去做!”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需要有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照样要参与市场竞争,照样要依靠创新发展,照样要面对各类市场风险。”李伟表示,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通过制度设计调动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打起精神、敢于改革,事关国企改革的成与败。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李伟认为,面对国际经济的挑战,我们要稳住阵脚,搞好自己的改革和发展;面对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只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今年中国经济就有条件实现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穆启春 CN06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