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与时俱进的脱贫新路——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井冈山茅坪乡谢氏慎公祠背后,一栋赭黄色的两层小楼静静矗立。
当年,在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凝神静思,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
历史从未远去,八角楼的灯光也未熄灭。
90年后,五百里井冈的崇山峻岭间,一条“因户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精准脱贫新路延展向前。
“姓名:宁竹英;致贫原因:丈夫因车祸死亡,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抢救丈夫和给儿子治病花光积蓄,欠下外债;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在井冈山市大陇镇瑶背村,登录当地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轻点鼠标,就可精确查询到每一个贫困户的所有脱贫信息。
“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不能大而化之。”井冈山市移民和扶贫办负责人黄常辉说,井冈山脱贫不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关键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方略有谱。
为了精准再精准,井冈山在全国首创了“红蓝卡”分类识别机制,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细分为“红卡户”(特困户)和“蓝卡户”(一般贫困户),把政策、资金、项目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井冈山人开始走出大山、抢占商机、拥抱财富。
清晨,黄坳乡刚刚从沉睡中醒来,乡电商服务站站主黄小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身后,上百个装满当地土特产的包裹“堆成了山”,今天,它们将从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飞”往全国。
“从开业到现在一年多,寄出了1.7万多个包裹,价值160多万元哩!”拿着厚厚一沓快递单,黄小华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大多是贫困户生产加工的,其中合作社入股的46户贫困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井冈山18个乡镇乡乡都有电商扶贫站点,“前店后村”的电商产业模式带动2446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电商扶贫,只是井冈山聚焦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的一个缩影。
——推进“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井冈山通过重点打造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
在柏露乡下陇村,65岁的孤寡老人陈了香以政府提供的1万元扶持资金入股金融合作社,按每年15%的比例分红,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增收1500元。
——推进“旅游+”,变“单一为综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理念,大打井冈旅游牌,深入挖掘各地旅游资源,推进整合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差异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