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权威解读:刚发的中央一号文件 重点在哪?(2)

2017-02-06 00:09:32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他提醒,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三问:怎么调、改什么?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怎么调,今后该种什么?

唐仁健表示,解读“三大调整”方向: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说具体点,种大宗农产品的要瞄准“优质专用”,种其他农产品要瞄准“特色优势”。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产和发展空间。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将给农村带来真金白银实惠。

改什么?

“改革板块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唐仁健表示。

激活市场。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等举措。

激活要素。一号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通过机制创新,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激活主体。一号文件提出系列政策举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业创新。

四问:钱从哪来?

重农强农的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做好整合、撬动大文章

有人提出,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唐仁健明确表示:“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

“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他说,今年一号文件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

“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唐仁健说,一方面确保增量,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一号文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撬动。就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

总之,通过多措并举,确保“三农”投入不减。

五问:有啥亮点?

建“三区”“三园”加“一体”,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扶持乡村工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政策亮点?

唐仁健说,一是在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