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辽宁统计数据造假:早已引起中央高层注意

2017-01-19 09:41:38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解局]辽宁,我喜欢你的坦诚

一个简单的消息,揭开了舆论蒸腾已久的盖子,人们对统计数据的质疑与不信任,似乎找到了最为直接的释放口。

辽宁省长陈求发在该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言,“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并将辽宁2016年包括GDP在内的多项指标未能完成目标的原因归咎于此。

辽宁省长陈求发

很有意思。

辽宁的问题

辽宁的问题严重吗?严重。也不光是辽宁严重,整个东北地区都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财经》杂志描述了一个A省,作为“各地区经济数据统计失真样本中较为严重的一个”,进行了详细分析。

数字有点多,我尽量简单点。

故事开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2010年的A省统计公报中,进出口数据统统“消失”,原因是这些数据均为负增长,直接影响了其GDP增速。在其帮助之下,那两年A省的GDP分别增长了13.1%和14.1%。更为过分的是,为了维系净出口为正的“脸面”,整个“十二五”期间,A省的统计公报中,出口额一直高于进口额,尽管事实完全相反。

非常适时的,A省在金融危机之后,提出来要“逆势超车”。同期,广东提出的是“腾笼换鸟”,上海提出的是“超越GDP转型”。与沪广相比几无优势的A省,杠杠的自信不知从何而来。

维护口号自然需要数字的力量。面对考核压力,指标被层层摊派下去,微小的注水,最终汇集成其不可承受之重。

直到2014年左右,国家审计署和国家统计局介入。《财经》杂志的报道说,国家审计署“突袭”A省某核心部门。接近该部门的人士称,国家审计署工作人员不请自到,仅在该部门停留十余分钟,旋风般拷贝关键数据。

自此,统计泡沫开始缩水。此后,相关数字一缩再缩。不知是否巧合,报道中的数字,几乎都能在辽宁的统计公报中找到。

统计的伤痛

辽宁绝非孤例,这早已是各界共识。对于数据真实性的追求,从中国有《统计法》以来就一直存在。在当下层层上报的体系中,统计失真早已成为系统性问题。毕竟,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统计数据是地方主官的核心利益。

甚至国家统计局也不能幸免。2016年1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在向国家统计局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

曾有专家给侠客岛举过一个例子,几年前统计局希望改善统计数据,搞了直报系统,绕开地方政府,选了一些企业自己填报生产数据。最终却发现数据依然很差,到地方上一看才知道,用户名、密码都在地方手里,企业无需填报。直到如今,无论在新浪还是腾讯微博,这个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呼叫中心的账号,还在孜孜不倦的更新,但无人回复。

统计失真问题,早已引起高层注意。

去年10月,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文件无处查阅,但会议报道是这么一段话:

“会议指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强化监督问责,依纪依法惩处弄虚作假,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不受侵犯,确保各类重大统计数据造假案件得到及时有效查处,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两个月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人民日报发文,承认“一些地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时有发生,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这篇坦诚的文章,当时就引起了一些外媒注意。此后不久他再次表态,2017年中国将加快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

1月9日,宁吉喆召开会议,就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文件部署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如果说深改组出台的文件是第一只靴子,宁吉喆部署的具体工作,则无疑是第二只靴子落地,具体措施即将开展。

在看似枯燥的会议报道背后,其实山雨欲来风满楼。辽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挤出水分,一定不是心血来潮。

忽悠之后的坦诚

许多年前的春晚上,辽宁人赵本山让“忽悠”概念一举成名。自此,这个带着些许幽默与无奈的词汇,开始被东北之外熟悉。辽宁统计注水,用人民日报昨天报道的分析说,也有忽悠文化的影响。

即便如此,我们也得承认,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坦诚。如果舆论只揪着辽宁的辫子,打其过去犯下的错误,并非明智之举。

还得承认,辽宁的问题并不好解决。

早在2014年,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此后,辽宁启动整改。然而时隔两年,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并反馈情况后,辽宁省委在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再次承诺切实解决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其中第一句话就是,“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有心人或许还记得,通报中还有一句话,“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

对于辽宁甚至整个东北来说,崛起是个沉重的话题。用一位辽宁官员的话说,这不是平地起高楼,是从坑里先爬出来。在其向多年来的浮夸作风下手之际,我们不妨多些同情之理解,也不妨瞪大眼睛以观其效。

丁日昌说,自古以来,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对辽宁发表支持看上去是在逆潮流而动,置民意于罔顾,但我们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可能有两个必要的前提。第一,主要问题只有辽宁自己可以解决,外力只能催化、推动却不能主导;第二,承认错误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如果承认问题的结果只是挨骂,很难想象以后像这样的问题还能摆到台面上谈。官非圣贤,坦诚之举对谁都不容易。

在东北的天寒地冻之际,这是难得的春之讯息。

【新闻多一点】辽宁书记回应数据造假要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7日报道,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辽宁克服重重困难,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99亿元,同比增长3.4%,超额完成目标。

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对过去出现的问题、偏差,丝毫不回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对此,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里固然有“三期叠加”的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报告援引了国家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面对辽宁的数据造假和部分干部忽悠作风,省委书记李希多次严厉告诫全省各市委书记和主要厅局负责人:哪位同志担任负责人,都想让本地区发展快一点,数据好看一点,这是一种担当。但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追求没有水分的发展,追求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政绩,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更大的担当。

对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届辽宁省委深恶痛绝。省委书记李希强调,“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地区生产总值是负的,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60%-70%的下跌。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但经济社会基本稳定,民生也未受太大影响。对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直言,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

当地经济研究专家介绍,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类似情况的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高出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开原市是前几年的明星县、百强县,可随着担任过开原市委书记的省政府副秘书长魏俊星落马,开原的财政收入也拦腰斩。

财政收入数据造假,“吹牛也要上税”,也让辽宁一些地市付出惨痛代价。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告诉记者,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

2016年8月,辽宁省委在巡视整改通报中指出:“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目前,辽宁正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

(责任编辑:陈倩 CN0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