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担心工钱和修路的长度不一定吻合,有可能没算够,于是他们自己拿皮尺实地测量一下,看看这条公路究竟有多长,结果就是2.5公里,和原先说好的2.8公里整整差了300米。
对于修路工人来说,300米是工钱拿多拿少的问题,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却大不一样。村民听说这个消息后,怀疑这里面有问题,于是找到村委会,要求测量公路的实际长度和公布修路的明细账目。催了好几次,修完路快两年了,村委会才公布修路的账目。
2013年7月17日,合众村村委会公布的村道硬化公路账目收支明细账,上面写着:路总长2.8公里,实际长度2.65公里;每公里34万元,实际付95.3万元。村民说,村里公布的账目上,写的是2.65公里;施工工人和村民实地测量是2.5公里,但公路立项修建是按2.8公里修的。一条路竟然出现三个不同的里程数。
那么,这是一条什么路?当初为什么要修?资金来源又是怎样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不通公路,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村民到12、3公里外的镇上赶集,走得快的也得走1个多小时,交通非常不便。2011年国家出台了好政策,村里召开村民大会,“一事一议”向上申请立项,修一条长2.8公里的乡村水泥路。按照国家农补的政策,资金来源来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村民:群众集资一部分,交通局拨一部分,县、市(政府)那些拿一部分。其中国家占80%,群众占20%。
记者了解到,当地有关农村乡村公路的具体补助政策,主要依据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第13条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通村水泥路(油路)补助标准为每公里10万元;不通公路村的通村公路补助标准为每公里10万元。
合众村村委会向村民公布的收支账单上,明确写有:路总长2.8公里,国家补助资金28万元,加上市县政府、县交通局等拨付的资金70多万元;村民集资15万多元,共95万3千元。
部分了解内幕的村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按照每公里34万元算,少了300米就差了10万元钱,另外村民认为这条路的工程承包费用,也不是按每公里34万元结算的。以为村民告诉记者,他了解到的承包费是一公里27万元,2.8公里就能有近20万元的出入,两项相加,就有近30万元的出入。而更让村民吃惊的是,实际上工程承包费用比他们知道的还要低。
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村民:我只问了施工方究竟你们是承包了多少钱,他说45万差几万块钱,没给我们,就是这么一句话,这是我问到的。
这位村民说,实际履行的工程承包合同,他没看见过,但他手中有一份工程最初承包合同的复印件。不过,村民一口咬定这是一份假的工程承包合同,是给上级和村民看的合同。因为上面写的是2.8公里,实际上根本没有2.8公里。
那么,这份工程承包合同果真是假的吗?记者注意到,这份合同复印件,施工方授权委托代理人一栏写的是:邱松模,男60岁,住址:宜宾县白花镇下场街110号。记者决定按地址去找一下这位施工方委托代理人,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一个门牌号,是胜利街110号的房子,大门紧闭,只有一把生锈的锁,但这不是合同上写的下场街。那么会不会是下场街更名为胜利街呢?为了弄清真相,记者来到了白花镇街道办,一位当地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工作人员很肯定地说,没有这个地址,也没邱松模这个人名。为了更准确,记者来到当地派出所核实了解。白花镇派出所民警也告诉记者没有这个街道没有这个人。